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女孩不顾家惹火老婆婆 给林丹穿球拍(图)
2014-06-16 11:33:15 来源:大庆网  作者:艾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6日讯 几天前,羽毛球顶级赛事汤尤杯,在印度首都鸣锣开战。林丹、李宗伟、李雪芮等羽坛高手,齐聚新德里,让全世界羽迷看得大呼过瘾。

张桂玲在赛场与林丹合影。

  或许您有所不知的是,现身赛场的,还有一位大庆人。她不是球员,也不是观众,而是靠一手为球拍穿线的本事,被国际羽联任命为“2014年汤尤杯指定穿线师”的大庆小姑娘——张桂玲。

  她穿的拍子不顺手

  张桂玲的老家,在肇州县榆树乡。打小在农村长大的她,向往城市生活。20岁那年,张桂玲离开了庄稼地,来到了大庆东方慧体育用品店。面对满货架的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张桂玲看花眼了。20年来,她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些玩意儿。

  店里有个大姐,看这孩子挺可爱,决定收她为徒,教她点有用的东西。一个月后,小张学会了给羽毛球拍穿线,给乒乓球拍粘胶。这个时候,小张有点儿骄傲了,心想:这东西没啥难的,还不如种地复杂。

  老员工穿个球拍,得半个多小时。小张三下五除二,20分钟就搞定。她还跟人“显摆”:咋样,快吧。干了一阵后,她发现苗头不对了。找她穿线的人,越来越少。

  她主动帮人干,顾客都不“稀罕”。后来,有些老顾客,跟她说了实话——“小张啊,你穿线是快,也挑不出啥毛病,可你穿完的拍子,我咋使都不顺手。”“别人穿的拍子,虽然一样的手法,一样的磅数(球拍的张力),可用着就是得劲。”

  咋能这样呢?张桂玲蒙了。这番话,她寻思好几天,左想、右想,吃饭时想,睡觉时也在想,也没想出问题出在哪。后来,她去找升为分店店长的师傅。师傅一听,来了句“太好了”。小张的表情都要扭曲了,不明白好在哪。原来,做这一行的,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为球拍穿线,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心手合一”的工作。人在焦虑时,手指也发毛,穿好的拍子看似没问题,却是拍与线生硬的搭配,并不是完美结合。按现在体坛常说的话,没有产生“化学反应”。

  师傅给她一条建议:不能带着情绪给球拍穿线。迷迷糊糊听完这段话,小张开始想招。俗话说,人交顺眼的,刀使顺手的。每次穿线时,她都平心静心三分钟,把手中的球拍,想成自己割麦子时的镰刀。这么一做,穿出的拍子,感觉上还真有点不同。

  但是,这层窗户纸,她还是没捅破。她穿出的拍子,跟顾客心中的理想状态,有一些差距。

  得到世界冠军指点

  上班第二年,大庆来了位重量级人物。有羽毛球四大天王之称的世界冠军赵建华,来大庆推广羽球运动。别人,拿着空本向赵建华要签名。

  22岁的张桂玲手里也拿着本子,只不过,本子上写着问题,向赵建华求答案。这一举动,把世界冠军整得挺惊讶。他觉得,这个女孩提的问题很专业,是个用心做事的人。他在回复中这样写道:凡事用心在做,这个思路没有错,但是否做对,在于知识储备。

  想让拍与线这对“小两口”过得圆满,就得了解拍的性格、线的脾气。材质硬的拍,拉上张力紧的线,就是硬碰硬,肯定产生矛盾。所以说,穿拍先看拍,拍是啥材料、啥性格,再用适合的“线力”穿。这样,才能塑造出完美的羽毛球拍。张桂玲恍然大悟:她不是不用心,而是缺少对不同类型羽毛球拍的了解。

  不顾家惹火老婆婆

  有人说,穿线师是球拍上的“绣娘”,线要穿得板正、好看。有人说,穿线师是球拍上的“蜘蛛侠”,线要穿得合适、实用。自打得到世界冠军指点后,张桂玲查了多种资料,了解了什么叫碳素、什么叫纳米、什么叫纤维、什么叫铝合金……

  不久,她成了球拍通。拿出一种拍子,她都能用大白话,说出拍子的特点。一番话下来,顾客听得懂、听得服。有时,顾客来买球服、球鞋,顺便打听一个羽毛球拍,结果被张桂玲的几句话吸引了,成了羽毛球迷。

  有人刚会打,买球拍时不懂乱选,她也会劝上几句,依据对方的腕力、肌肉程度,帮着选择合适的拍子,然后,穿上磅数适合的线。

  大家用着好,无意中就把张桂玲宣传出去了。羽毛球拍这东西,每打一场,线都会松,行话叫“丢磅”。高手打一两场后,就要剪线重穿。张桂玲出名后,越来越忙。

  大庆的高手们,排着队找她穿线。有的人,甚至一次拿二三十个拍子来找她。别人下班了,她还得加一两个小时的班。天天如此,年年这样,张桂玲的手法越来越成熟。

  她就像品酒师,闻闻能知道度数,尝尝就知道啥酒。一个新拍拿过来,敲一敲、摸一摸,碳管里含多少纳米、多少纤维,她直接就能判断出来。十几分钟后,一张打起来不振胳膊、用着顺手的拍子,就会新鲜“出炉”了。虽然,张桂玲在工作上出成绩了,可家里面却一团乱。

  加班是常事儿,一年到头不休息。孩子,她没工夫管;家务,她没工夫做。有一天,婆婆对她喊道:“你是给俺家当媳妇,还是给羽毛球拍当媳妇,能不能顾顾家?”

  听完这话,张桂玲又愧疚又委屈。婆婆说得没错,孩子上下学,她没有接送过。人家孩子都跟妈亲,她的女儿,睡觉找奶奶不找妈妈。可这份工作,她确实很喜欢。还好,老公理解她,出面做妈妈工作。虽然婆婆还是有意见,可人家小两口好,她也就不说啥了。毕竟,儿媳妇干的是事业。


  大庆获“MRT”证第一人

  2011年,代表大庆参加全国羽毛球争霸赛的王浩,找张桂玲给羽毛球拍穿线。期间,他对小张说:“张啊,穿线师也有国际认证等级的,你做得这么好,应该考一考。”听他这么一说,小张心动了。她心想,去考也行,考不上,就当开开眼界,找找差距。

  穿线师的最高荣誉,叫“国际认证球拍专家”,简称MRT。这个证非常难考,笔试加实践,100分满分,要达到85分才及格。就算考上了,也不是一劳永逸。每年还得考一次,不过关,直接撸下去。考这个证之前,还得先考“国际认证穿线师”证,也叫CS证。否则,没有资格冲击MRT。

  这个CS证,有人考了七八年,都攻不下来。从2003年上班,到2011年考证,张桂玲穿了8年球拍,穿出了近5万张拍子。论经验、技术,她早就没问题了。可在理论上,她还是有点胆怯。原来,回家后,她喜欢看电视,看够了再去睡。

  为了考试,她把这唯一的爱好给戒掉了,苦读了4个月理论书。按她讲话,“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因为准备充分,2011年,张桂玲一举考下CS证。第二年,又拿下了MRT,成为大庆第一个国际认证的球拍专家。

  林丹都夸她穿得好

  荣誉载着实力,但荣誉不等同于实力。今年2月份,张桂玲收到了一张邀请函,请她去印度首都新德里,以穿线师的身份,参加汤姆斯杯和尤伯杯比赛。全国请了4位穿线师,张桂玲是里面唯一的女士。拿到这份邀请函,她又激动又疑惑。

  别说世界上,就在中国国内,拿MRT证的穿线师也有很多,咋就把她叫去了呢?经打听才知道,考MRT证的时候,有全程监控。学员考证的同时,也是在展示自己的水平。

  张桂玲比赛时从容、淡定,手法到位,被国际羽联及一些运动品牌商看中,列在了“2014年汤尤杯指定穿线师”的备选名单里。

  5月的新德里,焦点是林丹、李宗伟、李雪芮及世界各国的羽毛球明星。可与明星接触最近的,不是观众,不是摄像师,而是穿线师。球员的拍子,打一场就要换线,否则张力不够,影响发挥。刚去时,张桂玲还寻思,要是给林丹、李宗伟这样的大牌穿线,自己得挺紧张。

  可工作时才发现,拿的拍子都没有名字,只有具体的要求和磅数。队长告诉她,队员用什么拍子,是防型还是攻击型,用多少磅,都是机密。如果被对手知道,就等于把比赛思路暴露了。张桂玲发现,有一个拍子,多次拿过来让她穿线,要求也是一样。

  这证明,这个球员一直在比赛。这个谜,在比赛全部结束后,被队长揭开了。队长告诉张桂玲,她经常穿线的拍子,就是林丹的。而且,队长还替林丹传来了话,说这个穿线师手法老道,拍子用着很舒服。比赛紧张激烈,人们不容易留意穿线师。

  但因身处赛场,张桂玲的身影,在镜头里多次出现。在新德里,她就接到过大庆打来的电话。“小张,我在看羽毛球比赛,电视里有个人特别像你,穿着一件蓝色黄领衣服。”“哈哈,那个就是我,我在现场,给队员的球拍穿线。”

  这样的电话,张桂玲接了好几个。连她的老婆婆,都给她打来电话:“桂玲啊,我在电视看到你了,你那衣服领子没卷好,重新弄一下啊。”有一天,一个老朋友找桂玲婆婆去遛弯。老太太说:“不行啊,我得看羽毛球。”老朋友一听,乐了:“看啥球啊,你能看懂吗?”“看不懂也看,我儿媳在里面呢。”

  整个比赛直播,老太太一场没落,人家问她,最后谁夺冠了,老太太没记住,可儿媳妇在镜头出现了几次,老人家记得门清。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