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教育·就业  >  教育
搜 索
全国知名高考志愿指导专家郭建民:填志愿应先考虑职业规划
2014-06-16 14:25:26 来源:新晚报  作者:杨茉 刘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晚报6月16日讯 14日,本报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上,郭建民提出,分数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填报志愿要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兴趣、院校的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14日,本报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火爆开场,连讲台上都挤满了前来听讲座的考生和家长。记者 范子龙 摄

  联系职业规划报志愿

  考生填报志愿时要与个人职业规划紧密相连,既要考虑上大学,更要考虑自己四年以后的发展。对毕业后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而言,在选择院校时既要考虑其国内关注度,更要考虑其在国际的影响力,特别是你打算留学的国家对这所院校的认可度和评价。对要考研的学生而言,要同时考虑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和办学质量,如研究生一级学科排名状况、保送研究生的比例等。对毕业就打算就业的学生而言,先要考虑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及该专业是否适合个人创业。

  结合兴趣潜能选专业

  在选择专业时,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潜能利于考生的长远发展。如金融精算师、保险精算师被称为金领职业,但它需要有非常强的数学基础,数学不好的同学不适合学它;同理,当律师要求思维敏捷,语言犀利,雄辩能力强,嘴拙的学生就不适合;口腔、外科医生要求手眼的灵活性要好,手指的灵活度要高。不同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把自己的个性潜能和所选专业相结合,这样更利于长远发展。

  考量师资力量择院校

  填报志愿要考虑考生价值观的因素、分数因素、经济因素、就业因素、院校因素和专业因素等,要尽最大限度地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考虑的面越宽,越利于考生的长远发展。分数因素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些考生仅凭分数填报志愿,这是错误的。还有的考生把地域因素当做唯一因素,非北京院校不上,同样不利于长远发展。在填报志愿时,诸多因素比较中,院校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应当排在首选,毕竟上大学是学本事的,市场经济竞争是需要实力的。希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看得远一点,用先进理念做指导,填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理想志愿。

  郭建民哈师大附中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北师大历史系特聘教授、心理系客座教师,青少年生涯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知名高考志愿指导专家,所带班的学生成绩曾位列当年省高考成绩1、3、4名,曾被北大、南开等名校聘为招生咨询顾问。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