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4日讯(记者 陈显春 张锐 那鹏翔) 森工全面停伐,林产大军一夜之间没了工作。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

兴隆林业局贮木场盖起了一栋栋木耳大棚。东北网记者 那鹏翔 摄
作为木材生产大局,黑龙江森工林区兴隆林业局一度有2000多名职工为木材生产服务。木材商采4月1日起全面停伐后,该如何安置这些职工?困难和迷惑面前,兴隆林业局不等不靠,未雨绸缪,积极主动为林业职工创造发展空间。
仇志勇查看木耳长势。东北网记者 那鹏翔 摄
贮木场建起木耳大棚,检尺员成了技术员
5月26日,东北网“关注森工转型”报道组走进了兴隆林业局。在兴隆局贮木场,没有木材生产后,取而代之的建起了一栋栋木耳大棚。
据贮木场王建华书记介绍,该场有345名职工,木材停伐,意味着职工全部失业。为了安置好这些职工,局里2013年9月份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106栋木耳大棚,于2014年1月份正式投产,安置了60名职工就业。其余职工则被安置到社区、环卫等部门。
职工仇志勇曾是贮木场的检尺员,如今成了负责木耳生产的技术员,对于目前的工作他很满意,“以前每月工资为1800元,现在能挣2000多元了。”
在贮木场工作了22年的老段长吴沿伟说:“对我们这些不能外出打工的人来说,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心里踏实了很多。”
延世军对森林小火车总是依依不舍。东北网记者 那鹏翔 摄
运材小火车成了旅游专列,大森林吸引八方客
承担木材运输任务的森铁管理处,有146公里长小火车线路,在岗职工770人,是兴隆局职工安置分流大户。
据森铁管理处书记吕明波介绍,森铁处职工分布在沿线各站点,对在林场的142名职工采取了就近分流,林业局为其提供2万元贷款,供其自主创业;在局址工作的职工,分流到物业公司、环卫处、基建处和营林处,累计安置177人。剩余的年龄大一些的职工,局里为其提供两年、每月300元生活费,养老金由企业负担。目前,森铁处留守的136人全部为技术骨干,准备利用该处闲置厂房和机械设备,进行零件加工。至此,安置工作告一段落。
“定期培训、考证……想当年想当个森铁司机可严格呢!我这一辈子就跟火车打交道了,这一下子木材停伐了,自己也不知道能干点啥。”曾是火车运材司机的延世军告诉记者。
依托森工的好山好水,兴隆林业局开动脑筋,把146公里的运材路开发成旅游路,大张旗鼓地发展起森林生态游。
笛声一响,小火车再次开动起来,只不过拉乘的由木材换成了游客。延世军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当起了旅游小火车司机,“让留下来开旅游小火车时,我这心才落定。现在有工作干了,还是开火车,拉着游客游山玩水,说实话,我挺开心的!”
兴隆林业局副局长杨丛军告诉记者,在国家没有明确政策和措施出台前,该局积极想办法分流职工,为职工创业创造条件和发展空间。从目前看,该局2000多名职工已基本得到安置,保证大家有活干、有钱赚。目前,全局职工思想稳定,对林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