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吕博
责任编辑 张微
6月23日11时30分许,黑龙江省2014年高考成绩正式“放榜”。
在每年的高考中,最“吸睛”的无疑是那些盘踞高分的“考霸”们,多所名校的招生负责人纷至沓来“抢”高分考生。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小编为大家梳理我省2014年高考多名考生的“学霸”养成记,这份高手们的“葵花宝典”,请小心收藏喔!
四次高考、两年复读,就要上北大物理系,这是记者对传说中的刘秋实第一印象。得知刘秋实以716分的成绩拿到全省2014年高考理科最高分,现在复读班的同学和现在已上大二的当年同窗纷纷发来祝贺信息。同时,记者也多方与之联系,想第一时间采访到这位“倔强小哥”,但刘秋实通过学校校长婉拒了采访。出于挖掘故事的动机,记者对话这位执着学霸的同学、老师,试图勾勒出这位“逐梦人”的轮廓。
物理是逻辑思维比较强的科目,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去思考、答题。王佳楠说:“我的物理大题总做错,自己找了一下原因,有一点是做完选择题后会有一段时间精神疲劳,没法集中注意力,思维比较涣散。为解决这个问题,高三下学期的每个周末我都进行限时训练,就是在9点到11点30分做两个半小时的理综题,培养自己长时间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这个过程中,做多少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已经会的题都答对。多练物理大题,见多识广,速度就快了。”经过长期训练,王佳楠的高度专注力有了质的突破,答题准确率也不断提高。“化学是理综最难的部分,理综要拿高分,化学要投入最多功夫。”为此,王佳楠总结出一个提高分数的秘诀,就是把近三年各省高考...
井源说自己是个“不努力”的学生,课上大家奋笔疾书的时候,她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不轻易拿笔。“过于重视记笔记,有时会阻碍思考,我不想让自己太依赖笔记,学习最重要的还是理解消化。”不做笔记,她如何复习呢?“我会把老师的解题思路记下来,边理解边消化,全印在脑子里了,后期只要回归教材就妥妥的了!”井源调皮地说。井源告诉记者,她没参加过课外辅导班,若说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就是信任老师。井源认为,优秀的老师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他们的经验比任何高分生都多,只要跟紧老师的思路,一切都不是问题。
李天露的父母从小就一直希望她将来能够到香港学习,感受中西方文化在香港碰撞出的火花,在父母的影响下,李天露也逐渐对香港产生了兴趣。目前,香港大学的面试临近,李天露也正在紧张的准备中,“我对港大跨学院联合培养的专业非常感兴趣,既能学习法学又能学习文学”,当被问起如果不能如愿进入港大,她的第二选择是什么时,李天露笑着说,“香港中文大学”,总之香港将是她的不二选择。
庄景琳没有错题本,但却有一本她学习数学的法宝——“数学本”,在这本数学本里记录的并不是错题,而是庄景琳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题型、典型题和新题型,“同一题型的试题不用多,只要在本子上记录下一道就好”。庄景琳从高一起就自创了一套学习数学的方法,根据典型试题自己编一道试题,或者变换提问角度、或者尝试不同的提问方式,“每次考试前我都会认真翻看一遍我的数学本,总会有很大收获,这样就可以举一反三”,让庄景琳最为欣慰的是,高考试卷中一道大题正是自己学书本上的题,看到试题心态就不那么紧张了。
“数学147分、语文129分、英语146分、理科综合279分,总分701分。”当看到这个高考分数的时候,哈三中高三四班的李芳宇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喜,因为这跟他自己预测的分数相差无几。24日,当记者联系到李芳宇时,言语中他给记者的印象是严谨和自信。简短20多分钟的采访中,李芳宇跟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谈到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给学弟学妹们借鉴,笑寒说了自己最擅长的数学科目,“刚开始以为数学不就是做题吗,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让我们一周做4套卷,因为我做题速度快一套卷子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做完,所以我就经常一周做8套试卷,但是一段时间的刷题下来,我发现我的数学成绩并没有得到提高,反倒是由于过于焦急的心态,让我始终在最简单的填选题上“栽跟头”。何老师沟通交流之后,我改变了原来的做题方式,用前1个小时答题,用后1个小时检查核对答案,通过常错的题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再进行逐个击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的数学成绩就稳定在高分段,这次高考中我的数学也是只有最后一道大题没有答好。”
“我是一个很活跃的人,平时爱好体育,最喜欢足球和篮球,尤其现在最热门的世界杯,我更是场场不落看比赛,可不是个只认学习的‘书呆子’。”这个外表斯斯文文,说话时略带羞涩的大男孩儿还告诉记者,他喜欢龙应台的散文,喜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喜欢意大利和德国足球队,“高考结束这段时间,我还在学习驾照,想不断的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