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养院里有专业健身教练帮助老人康复。
新晚报11月7日讯 于慧中老人,今年97岁了,虽然无儿无女,但幸福着呢——身体硬实、性格温和,每天24小时由护理员陪着,还有老姐妹们聊天。日前,记者在省海员总医院爱心护理护养院,见到了于姥姥。这里,也是全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试点项目单位,于姥姥们的“幸福模式”,在将来很可能会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包括你和我。
该试点项目由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以及各地社会福利协会组织,由协会和养老机构共同合作,建立养老机构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指导各地基础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尽快实施国家“核心标准”。
今年年底前,国家将该项目进行试点建设验收。
医疗挺专业 养老院是家二级医院
“我们都是医生出身,这也是转型过来的。”护养院副院长高欣荣说。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我省鼓励厂企二级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海员总医院作为一所二级综合医院,护养院的工作人员除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就是经过培训的护工,不仅是生活照料,还要会基本的医疗护理。医疗机构转型养老的另一大好处,便是有省市医保支撑。
饮食重健康 营养膳食送到房间里
于姥姥住的是四人间,年龄大的老人都属于“重点护理”。走进房间,暖融融的气息,没有一点儿异味。于姥姥坐在床边,一脸的闲适。
今年97岁的于姥姥,不笑不说话。她总说:“这么大岁数,都糊涂了。”一辈子无儿无女,老人总是记得自己在红专街住时,政府和志愿者总去看自己,她特别知足、感恩。而护养院建成后,她马上就被爱心邻居送来了。

医护人员在给她做了体检后,又为她做了营养膳食调配,饭菜每天都送到房间来,本来就没啥病的老人,面色更加红润起来。
根据试点标准,对老人的生活照料要分类进行,对于自理、半失能、完全失能的三种老人,按需提供不同的服务。无需家属陪护,为老人提供一对多、一对四、一对一的护理服务。
在家里,老人洗澡最麻烦了,而在护养院,每层楼都有专门的浴室,里面有洗澡椅、洗澡床,每位老人都由护理员给洗,每周一次。
有病早发现 进院前先做全面体检
为了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医、护、养、康”需求,护养院里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其他硬件一应齐全:中心供氧、急救呼叫、网络管理、独立供暖、中央空调。
每位老人入院先进行评估,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团队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能力的评估,评估老人的健康状况。
再根据评估的等级,为老人制定不同的医疗救治、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膳食护理和失能娱乐等七项服务。
83岁的陈奶奶,没啥大病,一个月前刚住进来,体检时发现血糖控制得不好,马上启动医保,进行了对症治疗。在护养院医生的治疗下,血糖也降下来了,随后进入普通的养老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