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高校经济圈 7万大学生烹制9亿消费蛋糕
2014-11-16 09:35:25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6日讯 截止到目前,大庆已经有六所高校,每年在校大学生接近万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庆高校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高校经济圈日益崛起。那么,大庆高校经济现状如何?高校对大庆的消费、对大庆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术支撑到底有多大?还将有多大?

  尽管毕业已经一年多了,王强每天中午还是习惯到位于东北石油大学2号门附近的台湾卤肉饭馆吃饭。理由很简单,合脾气,喜欢那里的味道。而毕业已经多年的张丽丽,至今还经常在双休日的时候,领着孩子到几所大学附近寻找特色小吃。她说,高校附近好玩的多,东西新潮价格不高,还可以怀念一下昔日美好的读书岁月。

  遍布高校周边的餐饮店、精品店、咖啡馆等各色商家,来自我市几大高校的年轻面孔,以及他们追求个性的消费观念,构成了大庆一个个庞大的高校经济圈。

  高校周边繁荣的经济圈

  曾有人说,一所大学,可以改写一座城市的历史。

  50岁的老周,在东北石油大学西门对面开了10年店。按照他的话说,是看着“大庆高校经济圈”发展起来的。“你别看现在这里又是楼又是店的,过去这里就是一片荒地。一切变化都是从大学来了之后开始的。”老周说。

  据老周介绍,东北石油大学从安达搬到大庆后,为解决学校教职工的居住问题,市里建设了学苑小区。原来在安达时就在学校周边经商的一批商户,也跟着学校来到了大庆,还继续围着学校做生意。所以这里最早的商户都来自安达。

  后来,祥阁地产建设祥阁小区时,也建设了一排商服。当时因为学生少,生意并不怎么好。后来,黑龙江八一农大搬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也在此建了校区,围绕着这些学校,一个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在这里居住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颇有商业头脑的老周,就在祥阁商服买了一个铺位,开了家礼品店。随着几所高校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小店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来。老周说,他的店已经扩建两次了,礼品的品种也达到了300多种。“你看,现在这里有商场有高档小区,多热闹,这都是几所大学带来的啊。”老周说。

  杨先生则把投资的宝,押在了丰泽园小区。这个离大庆师范学院最近的小区,刚开始推出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而他却一出手就买了两个商服。在他看来,学生消费是最稳定的。一切,正如他预料的那样,随着学校升格扩招,附近的商服都成了抢手货。杨先生的两个铺位,也从当初购买时的60多万涨到了如今的150多万。杨先生把两个商服都开成了旅店,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高校6所,分别是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大庆师范学院、大庆职业学院和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大庆高校在校生人数是66473人。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高校消费还只是停留在校园里。其实,由于大学校园向整体型和综合性发展,大学校园正逐渐与社会融为一体。校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开始越来越受重视。

  那么,到底什么是高校经济呢?

  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顾金兰告诉记者,高校经济是由传统的依托大学校园基于大学生消费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狭义地讲,这种经济的主体是规模庞大的大学生,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在校园周边,以简单消费为主。广义地说,它的涵盖面非常广,除了高校周边的消费外,还包括因大学而引发的各种产业经济,即所谓的“毗邻大学城”项目,如科技研发、校园房地产、媒体广告等。

  高校经济圈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区域内高校师生以及相关人员共同形成的产业和消费链,是依托大学校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经济,涵盖了教育教学、科研、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出版、培训、物流、旅游、健身、娱乐以及相关的三产服务。

  目前,随着以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师范学院等高校为核心的经济圈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商家纷纷将眼光放到了大学校园周边。而随着校园周边餐饮、地产、服务、物流的发展,高校经济圈的贡献正逐渐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大学生年消费9个亿

  大学生虽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但其消费实力不可小觑。

  小周是东北石油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她给记者晒出了每个月的基本开支:吃饭一个月最少要花700元,休闲娱乐一个月消费300元左右,通讯费、网费每月合计170元,购买书籍、资料要花费50元,化妆品、卫生用品30元,服装基本都是换季购买,平均每月最少也要50元,这些合计起来每个月要花费1300元,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花费。

  说到大学生消费,很多人会说,大学生消费不就是学生们在学校吃吃饭、买买衣服、看个电影吗?还真别小看这些,累加起来,可真是一个诱人的大蛋糕。

  一位高校管理人员称,曾有问卷调查显示,大庆几所大学在校学生,月平均消费在1500元左右。这6.6万多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就是9970万,按照一年9个月在校计算,一年平均消费就是8.97亿元。

  小到大学校园里无处不在的连锁超市,大到方圆几公里内鳞次栉比的卖场、餐饮店、书店、咖啡厅、电影院,到处都可以看到学生们的身影。可以说,大学生消费无处不在。

  东北石油大学的李阳阳告诉记者,现在校园附近的店面只能满足她们一些基本物质需求,休闲娱乐等精神生活则很难满足。如今,交通也方便,所以每到周末,大家都会相约逛商场逛书店看电影。通常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学习会计的小周,则喜欢在周末的时候与朋友找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要上一杯咖啡,静静地看书。

  低端商业唱主角

  因为地理位置不同,围绕在几所高校周围的商业形态也各不相同。

  大庆师范学院,位于让胡路区。学校成立早,周边社区成熟,商业配套比较完善。面向学生的商业,主要集中在紧挨校园的丰泽园小区和学校对面的广厦小区。前几年以网吧为主,一条街上就有10余家网吧。如今,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网吧门庭若市的红火已经不再,除个别还在维持外,大部分店主已经转行。如今,附近的店铺主要以餐饮和旅店为主。

  东北石油大学校园内店铺不多,多以电子和通讯类为主。它的商业圈,主要集中在校外湖滨大街上,各种店铺令人眼花缭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商业圈主要集中在校内,店铺主要以美容店、便利店为主。

  而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只有一道之隔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因为学校门前没有店铺,学生都把购物的重点放在了八一农垦大学的校内商业圈了。

  学生消费不能小觑,但毕竟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消费还是以“价廉物美”为主。这也决定了,在大学校园商圈里做生意的业户,给自己的商业定位基本都是走量为主,薄利多销。

  记者采访到一家黄焖鸡饭店,老板正准备给学生送餐,送餐车里装了20份外卖。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天气逐渐变冷,学生都不爱出门,这就为我们送餐上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前每天外送大概50份,而现在我们每天大概外送80份左右,周六周日更多,收入很可观。”

  而在一家经营杨国福麻辣烫的店铺里记者了解到,这里每天的外送量更是惊人,每天都可以达百份,周末的时候生意更是红火。

  在一家化妆品店,摆满了各种名牌化妆品,但记者发现,化妆品多以小包装为主。老板介绍说,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90后,消费注重品牌。可大品牌并不是谁都消费得起,所以自己的店以品牌试用装为主,品牌香水也多是小瓶装,价格便宜,既能满足学生的消费心理,又符合学生的购买能力。

  也有人觉得高校周边的商铺也可以尝试一些高端的商业。

  小张最近就在东北石油大学对面开了一家西餐厅。在他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给孩子们的生活费用也自然是“水涨船高”。如今在学校的学生都是90后,可以说“有个性”是90后的突出特征。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的学生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价格、质量、潮流将是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想掘金高校经济,老板们的思路要随时改变。

  高校经济不能停留在“外围经济”

  一所高校带动一片商业,一片商业促进城市发展。

  对于高校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和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通过物质上的投入满足自身,同时通过消费行为创造新的价值。大学生在利用新的消费手段的过程中,无意间创造的社会价值极其重要,对于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价值也是满足大学生自我需要的“副产品”,这些连锁发应对经济发展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顾金兰的眼光没有停留在表象,她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各高校周边的经济形态,只属于“外围经济”,主要体现在吃、穿、娱乐等服务层面,属于较低的层次。高校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中心地带,文化、信息含量更多,并有高科技支援,应该发展更高层次的经济形态。

  顾金兰认为,外围经济只是高校经济最表面的一部分,只有高校发挥其自身优点,与企业相结合,获得的经济效果才会更优,从而带动周边“外围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整个城市当中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就高校来说,有历史、文化及科技做积淀,除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外,更应注重科研的经济转化,把应用研究与市场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思维,不断创新、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收入已占到城市经济的40%;德国海德堡学院经济收入已占到城市经济的65%;国内,北京海淀区依托北大、清华等大批高等院校发展的学院经济圈,已经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利润增长点。而在上海、武汉、西安等大中专院校非常集中的城市,高校经济圈俨然成型,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容小觑。

  顾教授认为,做大高校经济蛋糕,北京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不仅有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知名度,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推动了IT产业的发展,使得联想、清华紫光、方正等高水平的大公司纷纷选择在北大旁边建立,这是大庆高校应该学习的。作为大庆高校,应该提升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外围经济”上,并通过经济带扩大,让高校经济与社会经济进一步融合。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