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霞在哈市参加社工服务。由社工中心提供
生活报3月17日讯 有固定薪酬和岗位,充满热情和爱心,既能给失能老人喂水喂饭,也可以苦口婆心劝说不良少年……这些在香港电影里看到的社工服务,三年前悄然走进冰城,如今三年过去了,这些冰城职业社工们都在忙什么?在17日第9个国际社工日到来之际,记者从我省首个专业社工服务机构——黑大社工服务中心了解到,当初在中心服务的20多位职业社工如今已所剩无几,他们都已“南飞”寻找出路。
在哈市找不到社工岗位只能远走他乡
2013年,“南岗黑大社工服务中心”落户繁荣社区,罗美霞有幸成为哈市第一个职业社工。罗美霞说,她是取得社工师资格证后被中心派来这里工作的,每月工资2000元,主要为居民提供咨询、心理疏导、走访慰藉等服务。
16日,记者联系上罗美霞时,她告诉记者,放弃干社工确实有些舍不得,但每个月2000元的薪水,根本不够自己在哈市租房和生活,而且自己做的社工项目没有长期规划,随时都可能取消,所以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安徽老家。
和罗美霞一样,曾在该社工中心服务过的黄丹婷对这份工作也充满热爱。“我是放弃了去香港读研究生的机会,自愿去深圳干社工的。”黄丹婷说,毕业时她也想在哈市找一份社工工作,但她发现哈市的社工岗位基本都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门槛很高,自己根本考不进去,而社区又没有这样的岗位。
“在深圳,这里的社工职业很成熟,有自己的社工协会和薪酬标准,职业前景也很好。”小黄说,现在自己每月有4700元的收入,工资水平虽然不高,但工作稳定,很受居民欢迎。她认为,作为一名社工,认同和归属感也很重要,而在黑龙江,人们对社工职业不认可,这也成为不少社工“出走”的原因。
薪酬低工作不稳定中心23名社工只剩1人
“刚成立的一年半,社工中心还是相当红火的,持证社工一度达到23人。”据黑大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曲文勇介绍,该中心还是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这些社工全部具有社工师资格证。
不过,曲文勇承认,这些持证的社工人才还是以高校学生、教师为主,社会的从业人员很少,学生在面临毕业择业时,因为在我省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一些已有的社工岗位,薪酬标准很低,工作性质不稳定,职业前景不明朗。他透露,目前社工中心只剩下一名职业社工,从事的是社区咨询工作,曲文勇表示,这名学生明年毕业后,也想去南方做社工。
要想留住社工人才得让他们有奔头儿
“我省持证的专业社工师有2300多人。”据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处长袁绍志介绍,但真正从事社工工作的才1000人。作为我省12所社工学专业高校联盟的理事长,曲文勇坦言,我省的社工工作比较滞后,和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相比,那些城市不但有很多专业的社工机构,还有大量需求社工的市场。解决之道是,不但社工本身要有专业认同和专业态度,把它当成一份事业来干,政府也要学学南方城市的做法,建立起专业的社工服务协会和服务站,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还要建立社工督导激励机制,让他们觉得工作有奔头儿。社工不能只是一种理想,要从为全社会服务的目标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