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延寿县新建村:“光棍村”“脱光”记
2015-03-28 08:53:1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许俊鹏 宋南剑 张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8日讯 (记者 许俊鹏 宋南剑 张微) “从以前的‘光棍村’到如今的富裕村,新建村通过两轮扶贫开发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这是3月16日记者来到延寿县加信镇新建村,村支部书记孙立臣的开场白。

村民杨玉强家从低矮的泥草房(右)搬进了新盖的大砖房(左)。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新建村位于延寿县东北部蚂蜒河的支流亮珠河的东侧,全村辖5个自然屯。现有耕地面积4200亩,农户410户1806口人。2006年,人均年收入2000元,30%为贫困户,属于全县的中下等水平。“那时候,没有姑娘愿意嫁到我们新建村。”孙立臣说。孙立臣告诉记者,自从2006年被确定为重点扶贫开发对象,村两委首先对村容村貌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要改善村里的环境,然后是改变村民的想法和意识,最后靠发展产业项目才能彻底脱贫!”

看着牛舍内的母牛,黎思栋脸上挂满了笑容。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2012年,新建村被列为“十二五”首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借着有力的“东风”,新河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阳春有机水稻加工合作社、兴和肉牛养殖合作社、旭东肉鸡养殖合作社、新兴新能源开发合作社和巾帼创业有机瓜果蔬特色种植合作社等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建村相继成立。在扶贫资金的引导下,该村几年来共争取产业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发展肉鸡小区2处、黄牛基地1处、葡萄棚室30栋,现全村初步形成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绿色和有机稻米生产加于一体的初级循环产业经济链条。

在新建村的温室基地里,村民侯秀君将茄子秧苗移植到育秧杯里。东北网记者 许俊鹏 摄

  在村民黎思栋的牛舍里,20多头母牛悠闲的吃着草料。黎思栋告诉记者,自从2012年扶贫开发项目落户新建村,他从繁重的农田劳作中转移了出来,搞起了黄牛养殖。俗话说,“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如今,黎思栋家中母牛存栏20余头,加上土地流转资金,年收益20余万元。在新建村的温室基地里,村民刘继民告诉记者,这个温室基地于2014年建成,贫困户可以免费使用这些温室、大棚。“以前,我们一家五口靠20亩地过日子,一年纯收入不过2万元,现在有了这一栋温室和两栋大棚,年收入近10万!”看着棚室里刚出芽的苗床,刘继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据延寿县扶贫办副主任黄大勇介绍,经过两轮的扶贫开发,新建村已成为全县整村脱贫的“带头人”。“下一步,我们要探索整村扶贫的新路子,参照新建村办农业合作联合社和各类分社,让所有的贫困户沐浴在扶贫开发的阳光下!”黄大勇说。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