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6日讯 (记者 印蕾 白林鹤 包海多 付巍) “工段上作业的工友们注意,有几辆大型车辆通行,作业时多避让,注意安全。”工长王鸿海通过对讲机叮嘱工友喊话。
夜晚忙碌的中俄联运货场。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工人结束工作爬上车顶边沿。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工人清理车厢底部的铁矿粉。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工作中的工人都会带上防尘口罩。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4月15日晚,6列装载着铁矿粉的俄罗斯重车先后在绥芬河站北场集结,站场作业区机器轰鸣,六组起重机的照明设备将作业区照亮,工人们开始换装工作。
由于中俄双方铁轨宽度不同,换装工人的任务,就是将俄方火车内的装载物换装到中方列车上。
换装工人朱光明告诉记者,这里平均每天换装铁矿粉、煤炭等100余车。80%的工作量需要的是龙门吊这样的重型机械。准确无误地控制好抓斗,抓满铁矿粉后,转移到中方的空车中,这样的动作不断反复,等到只剩下车底的铁矿粉时,便需要工人清理车底。
换装班组一般由五六个人组成。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货场不时扬起灰尘。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现场指挥员和龙门吊司机配合操纵抓斗。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机械化换装场处于风口位置,温度低,风力也大,将尘土卷起。工人们的脸上已看不出皮肤本色,早已被铁矿粉“熏黑”。一位工人调侃记者道:“一个晚上下来,我们脸上只能看到牙了。”
工长秦万波告诉记者,为确保完成货品装卸,工段工人几乎无休息作业。近年来,绥芬河站的货运量逐年增加,一个工段的工人也从十年前3—4人,增加到现在13、4人。
工人人数增加的背后,是绥芬河站货运量的大幅增长。作为我省唯一的对俄铁路口岸,绥芬河铁路口岸是连接俄、日、韩走向亚太地区的陆海联运大通道。牡绥铁路承担着我省75%口岸过关运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能源和物资,推进了沿边开放战略升级。近5年来,绥芬河累计进出口3858.2万吨。今年一季度,绥芬河进出口运量完成234万吨,同比增长8%。按照俄方预报,进口运量高位运行还将持续。
“今年底,牡绥二线竣工后,规划运力客车40对/日,设计时速200km/h,换装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货运能力将由目前1300万吨/年提升到3000万吨/年。”秦万波告诉记者。
夜幕降临,换装线依然繁忙,作业区里车来车往,秦万波的对讲机不时传来喊话,见证百年口岸活力,牵起丝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