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林大理工男博士写1427字文言文 引女网友围观:仁兄,婚否?
2015-05-16 07:35:47 来源:新晚报  作者:刘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晚报5月16日讯 日前,东北林业大学一篇博士生论文《致谢》走红网络。《致谢》用文言文写成,全文1427字,饱含深情。这篇文章被网友点赞转发,并给予该博士“天才理工男”的美誉。15日,记者辗转联系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张明明。他是林大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的博士,前年已经毕业,现在贵州大学任教,回忆当年写此《致谢》的点滴,依然历历在目。

千字文言文作者张明明。

  酷爱唐诗宋词“千字文”一周写完

  张明明今年31周岁,有着典型的射手座害羞性格。本硕博的10年时光,张明明都在林大度过,本科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转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理工男张明明怎么能写出令文科生称奇的千字文言文呢?张明明告诉记者,他从初中起就酷爱唐诗宋词,喜怒哀乐用几个凝练的词组就表达了,没什么比这更畅快的了。

  2013年夏,收尾博士论文的张明明着手写《致谢》。回想多年在学习、生活上帮助自己的老师、兄弟姐妹、女友和家人,爱与感激涌上笔尖,他开始提笔书写这篇千字文言文《致谢》。从起草到提交,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容涉及论文写作过程、学习期间的调研经过以及对70余人的感谢。


 

  网友围观问婚否岂知才子有佳妻

  除了将这篇《致谢》附到论文的最后,张明明还发到了朋友圈。亲朋好友多多少少知道他的文字功底,在好评之外,均被他的浓情感动。没想到两年后,林大老师将此文发到了网上,引来新一轮围观。

  网友“晽琾”感慨,“林大不缺人才”。网友“刘阿呆呆呆呆”直问重点,“这位仁兄真是厉害,不知婚配否?”

  面对网友的关心,张明明坦言,他跟女友相爱多年,目前已婚。至于平日的爱好,仍离不开唐诗宋词,虽无法倒背如流,但能基本表达想说的话。

  记者在张明明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无论是思亲还是酒醉,在每个感情浓烈的时刻,他都写下了这样文艺的诗词。

  “致谢”都说了些啥

  自我勉励

  明,无志之辈,畏葸(xǐ)之属,道无具而能不备,才无华而胆不著,学疏不以参天地,德浅未及合自然。企卓然成功而未量己之力,图斐然成就而未竭其能。长戚戚于而立而未立,时郁郁乎未来而未曾来。

  师恩难忘

  惶惶兮迷途未远,欣欣然遇师矢志。得三生之幸,方遇人生恩师;蒙九世之荣,才得忝列刘门。尊师刘先生,谦恭厚德,博学笃行,性情豪爽而关怀细腻,利物不争而胸怀大义。师母滕博士,娴雅淑德,蕙质兰心,侍家唯贤而仁慈和蔼,学术造极而教学有方。

  同学情重

  硕博生涯二又三载,几多欢喜几多愁,几分成绩几分忧;理想与迷茫同在,拼搏与彷徨共存。枯等了圈圈年轮,熬去了重重挚友。贤贵文彦,强心正志挺盼;松涛阳燕,一零五室缘未散;含辛茹苦,微弱曦光始初现;高山流水,情深似海铭心田。

  知心爱人

  锦瑟年华,春花秋月曾共赏;曾几何时,夏风冬雪徒自怜。八载相恋,前世缘牵。知己关切似娟然细流,无声润心田;知己支持如晶然星月,默然伴身边。等枯了花容月貌,盼逝了弱冠年华,情深意切,心彻愧然。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报此缘。

  养育之恩

  闭目平息,扪心抚胸,父祖规勉萦耳不绝,至亲忠告明镌于心。生命所予,身体所养,父似白杨彬然挺拔,母若水莲朴素灵秀。每念其背日面土劳作,长感激含辛茹苦供养;罹病疾而未侍榻前,疚存心底;遭困苦而未报养恩,愧随涕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堪比地远天高。

  姊妹情深

  学海无涯,漂泊无岸,家族之长子,门庭之弱柱。而兄弟姊妹心连灵通,会心会意于危难之时,承吾之任、挑吾之担,解父祖之忧、顶庭院之梁。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