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兰西县村支书抗癌8载 一路洒下脱困种子
2015-05-20 15:10: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威 陈显春 郎艾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0日迅 (赵威 记者 陈显春 郎艾迪) 绥化市兰西县红光乡义发村革命老区党支部书记于忠友,抗癌8载,拖着病躯为村民脱贫解困,修路、招商,一样也少不了他,他亲切地被村民誉为“拼命三郎”。

  重病书记没有倒下,坚持为百姓做事

  以前的义发村,是一个远近有名的贫困村。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村债务150多万元。2002年换届选举,于忠友上任。改善居住环境,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成为他的工作重点。

  2007年春节刚过,于忠友正在村里和村干部研究修路的事,突然脖子一阵剧痛,感觉一阵肿痛。两天后,于忠友被家人送进县医院,医生建议赶紧到哈尔滨做手术。2007年2月15日,在哈医大一院,经过长达六个小时紧张手术,总算把肿起的淋巴全部切除去了。病理化验结果:淋巴癌,医学权威判定:活不过两个月。

  他在哈医大住院不到一周,就心就急火燎地背着家人提前偷偷跑回到村里,因为村里的屯屯通路一大堆工作等着他落实。有人问他,你不怕死吗?干嘛这么拼命,他微微一笑:“你不知道我的外号叫“拼命三郎”吗?谁不怕死,但是活着一天就要为村民做点事,”

  用生命践行使命,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回到村里,他不顾身体的疼痛,不顾家人的劝说,他四处化缘,南下广州、深圳,寻找家乡在南方打拼的成功人士动员他们回报家乡。

  通过多方打听,得知村民鲁春风是义发村走出去的年轻人,现在在广州做生意,有自己的公司,他订了火车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决定去广州找鲁春风帮助村里做点事,他买了硬坐车票,坐了50多个小时车到了广州。鲁春风被于忠友深深感动了,当时就表了态,捐款10万元。

  回来后,他又跑县城、进省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筹集资金190多万元。这一年,水泥公路修到了各家门口,村民们脸上都笑开了花。而此时,于忠友病倒了,又被送进了医院……

  于忠友常年吃药,病情起伏不定。他每年四次化疗,每天两次汤药。患病8年,他也为义发村的发展拼力工作了8载。哈医大一院的主治医生说:“你能活下来就是创造了奇迹,没想到还干了一番事业,真是难得!”


 

  敢于碰硬 清理土地重新发包

  义发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种原因,部分村民存在多占集体土地的情况。于忠友经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决定清缴这些被贪占的耕地,收上来的钱可用于公益事业,造福全体村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首先选中了占有村20亩地的一个原村干部,当于忠友找上门的时候,遇到了阻力:“谁说我多占地了,你有根据吗?”最后,于忠友带领班子成员展开实际测量,毫不客气地通知对方:“不交出多占的耕地,不光要被强行收回,还要追缴这些年的贪占补偿,追究非法占地的责任。”见于忠友动了真格的,这个“老干部”不再吭声。村里一个有名的地赖子非法占地较多,在于忠友和他正面交涉的时候,他公然找来30多人摆开阵势,扬言要砸村委会。但这一套对连死都不怕的于忠友是不管用的,经过几番较量,对方乖乖地交出了所有非法占用的田地。

  这一年,全村清理出土地723亩,其中耕地562亩,荒山161亩。通过重新发包,为集体创收360万元。解决了28.5公里公路配套资金、村委会及公共场所建设资金。

  搞土地流转改善民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09年初,村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然而,大多数人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别人耕种,土地流转一时陷入了僵局。于忠友挨家做动员,直到村民被说动为止。

  于忠友在张平房屯做了两个月工作,全屯1430亩土地全部流转。现在,张平房屯全屯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每年人均至少收入2.5万元。

  近几年,村里没有钱,却办了很多事。于忠友四处争取资金20多万元,为村里打了38眼机电井,修了29.1公里白色路面,8个屯自然吃上了自来水。

  现在,村里不仅发展了鑫诚制板厂、龙达陶粒砖厂、麻绵厂、亚麻坐垫厂、长青牧业等10多家企业。

  一个贫穷落后村变成了发展快速的先进村。2014年,村集体积累达到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近日,于忠友又筹集了200万元,为村里修建健身广场、图书室、文化室和诊所等公共场所。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