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高校考古队有群"90后":盗墓小说"有点扯"与考古不搭边
2015-05-26 10:49:41 来源:新晚报  作者:刘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别看这支考古队的成员多是“90后”,但他们的“资历”可不浅。

  新晚报5月26日讯 挖墓必带驴蹄子,西南角还要点支蜡,盗墓小说里的情节,令很多“探险粉”既感神秘,又心生恐惧。可挖掘墓葬真有那么玄幻吗?

  日前,省内唯一高校考古队从搜寻任务中短暂返校,记者趁机走进他们中间,给你挖挖关于考古的那些事儿。别看这支考古队的成员多是“90后”,但他们的“资历”可不浅:挖过山西冀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发现了霸国青铜器铭文;挖过吉林市永安遗址,发现了东北地区最早的古国遗址。

  1 白天与人骨相伴夜晚受虫虫侵扰

  这支考古队来自黑龙江大学考古系,成员有60余人。

  据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王乐文介绍,黑龙江大学是省内唯一有考古专业的高校,自2009年首届招生以来,共培养了50余名本科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用王乐文的话讲,考古是个穿越的专业,能追溯千百年与古人对话……

  2011年3月,考古队配合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到山西冀城大河口西周墓地进行挖掘。当时气温尚冷,成员们在窑洞里搭起行军床。第一晚,几个女生就感冒了。参观工地后,学生们每人一个基坑,任务是用竹签和刷子剔人骨。

  于文佳是黑大首届考古专业本科生,目前读研二。在执行这次任务前,她只在博物馆里见过真的人骨。虽然不害怕,但3个月来每天与人骨相伴,绝非易事。下到基坑时,于文佳一锹下去就发现了人的头骨。伴随着一点点剔出全身,小激动也渐渐消失。一个行程下来,队员们挖了60余个家族墓葬,平均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每人剔两三具人骨。

  钟雪是考古队里的“学霸”,她告诉记者,人骨具有研究价值,通过对性别、年龄、人种等鉴定,能了解当时人的体质特征。一具人骨乍一看就能基本判定性别和年龄。骨盆夹角是锐角为男,如果是钝角则为女;耻骨联合面和牙齿磨损得越厉害,年龄就越大;七八岁前的小孩有24颗牙齿,成人有32颗牙齿……

  2013年7月,队员们去挖掘吉林市永安遗址。当地的住宿条件更恶劣,女生住城郊老乡家的大炕,男生睡鸡舍改造的仓库。入夜,潮虫、蝎子、蜘蛛、壁虎、甲虫等倾巢而出,队员们的身上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小红点。

  一名女生自小怕虫,吓得梦里喊叫:“别过来!”虽然条件艰苦,但没一人退缩。3个月任务结束,怕虫的女生终于敢用拍子驱赶叫不出名的虫子。队员李婷的记忆深处,永远是清晨一翻身,枕边的那只翠绿大虫。

  2搜寻苏军遗骸山里迷了路

  今年5月12日,“中俄首次联合搜寻在中国境内牺牲的苏军烈士遗骸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考古队受俄方邀请,成为参与此次搜寻工作的唯一中方代表。

  第一阶段搜寻和挖掘工作在我省穆棱市火烧山展开。经现场勘查和调阅史料后俄方认为,413名苏军将士在火烧山战役中阵亡,系属于1945年8月在苏联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第5集团军第65步兵军团第190步兵师某部服役的士兵,挖掘范围是32平方公里。

  执行任务时,队员们在山里迷了路,没信号、没向导,他们几经辗转走出树林。队员李登峰说,临行前,队员们都打了森林脑炎疫苗。在这次行动中,他们几乎每天都能发现在衣服上爬着的草爬子。

  3 考古有行规不能搞收藏

  “我有个宝贝,能不能帮我看看?”队员杨习良常遇到这样的调侃。出于喜爱文物鉴定和收藏,杨习良高考第一志愿填报了考古专业。“入行”后,他愈发觉得盗墓小说“有点扯”,与考古不搭边,脱离了现实。“盗墓要文物,考古不仅要文物,还要遗迹。我们也有行规,不能搞收藏。田野发现的所有东西都归国家所有,每件出土文物都要登记在册。”

  此外,收藏与考古是两码事。收藏与市场接轨,多研究文物的经济价值;考古研究文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考古人员的任务是把遗址挖掘出来,留给研究人员作进一步研究。

  考古的最佳时机在春天,每天晚上,队员们都要按要求写两本日记,一本是工作流水账,另一本是发掘情况。作为第一手资料,任务结束后,两本日记须上交备案。有句诗白描了考古人员的工作:“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而队员们认为,另一句打油诗更适合他们:“远看逃荒的,近看捡破烂的,细看考古的。”

  手铲、刷子、饭勺、卷尺等,都是队员们常用的考古工具。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