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9日讯 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四散空中,一堆一簇的白色附着物,并非五月飞雪,而是这个季节常见的杨柳絮。

飘落在地的杨柳絮。
流言无根无据
这玩意儿,并非是个讨人喜欢的稀罕物,可今年入夏以来,有些市民却像避瘟疫般唯恐躲之不及,纷纷戴上口罩,因为微信中流传着大庆妇女儿童医院发出的一条消息,称似往年漫天飞舞东西,已不是什么杨柳絮,而是一种活体小虫,叫榆四脉绵蚜。因今年的气候有利于它的繁殖,所以数量非常多,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是真的吗?
根据微信上提供的消息来源,记者首先联系到了大庆妇女儿童医院。
“这个消息我们也看到了,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读者朋友三件事:一、名字不对。这所医院的正确称呼应为‘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二、对于这样一所专科医院来说,并不具备此类信息权威发布的资格;三、据院方认真调查,这是一条冒名发布的假消息,希望大家不要轻信。”市人民医院宣传科长马静这样回复记者。

微信中传播的谣言。
蚜虫还是杨柳絮
在采访市林业局病防站李站长时,他说:“这就是正常的杨柳絮,不是什么榆四脉绵蚜。”他希望广大网友不要轻信和传播这类网络谣言。
据了解,榆四脉绵蚜分布在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辽宁等省,我市并不在分布区域内,不具备榆四脉绵蚜的生活条件,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榆四脉绵蚜的病虫害。
据科普资料显示,榆四脉绵蚜寄主为榆树、高粱、谷子、糜子等禾本科植物。每年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的这段时间,是它迁徙的高峰。这种虫子主要是吸取植物上的少许汁液作为食物,对人体无害,不会钻到人体内,皮肤碰到也不会过敏。
那么,如何区别空中的飘浮物是榆四脉绵蚜,还是杨柳絮呢?方式很简单,用手指搓捻絮状物,虫子体内含有水分,搓捻后手上会有液体,杨柳絮搓捻后是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