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重型仓库。邹慧摄
人民网哈尔滨5月31日电 “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面落实‘五到位’……” 2014年汛后以来,黑龙江省在前期受旱面积达1540万亩,乌苏里江、黑龙江局部江段发生短时冰凌卡塞的形势下,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了抗春旱防凌汛任务,实现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良好开局。
夯实基础加快水利重点项目建设
记者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黑龙江省积极安排物资储备资金,不断优化物资数量、质量、种类、布局,新增库房面积4700平方米,省级库房总面积达到2.07万平方米。全省防汛物资储备总值达到3亿元,其中省级物资储备达到1.22亿元。完成了国家防总调拨的总价值9293万元的抗洪抢险物资设备回收、维修、返还、入库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落实了包括水库、堤防、气象、水文等7个专项172名省级防汛专家。
提早对抗春旱和防春淩汛工作做出防范安排,印发了抗旱工作方案,协调落实了尼尔基水库加大放流以及莲花、大顶子山等水库枢纽水量调度措施,为保春灌奠定了良好基础。
凌汛期,开通了松花江、嫩江、黑龙江39处凌汛视频监控设备,加密增设了临时观测站点,在黑龙江上游6处江段实施了主动防凌破冰。科学调度莲花水库、大顶子山枢纽泄流,减轻了松花江中下游江段开江动力。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完成了松花江、嫩江、黑龙江375公里应急度汛工程建设任务;治理了82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河长825公里;新建农村饮水工程2024处,加快了4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修复河道、水库水毁工程1050处;推进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

尼尔基水库。邹慧摄
健全防汛抗旱工作制度消除安全隐患
根据黑龙江省气象、水文部门预测分析,今年夏汛洪水总趋势为中水年份,其中松花江、汤旺河、呼兰河、绥芬河、额木尔河、呼玛河等河流为中水偏高年份,松花江流域可能发生较重汛情,且不排除夏伏季发生阶段性局地干旱的可能。
针对此情况,黑龙江省将继续实行长期、中期、短期和雨前会商机制,特别是强降雨前的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发布强降雨、山洪、泥石流等预警信息。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发展变化趋势,及时会商分析,做好江河洪水条件预报,根据不同量级的洪水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重点推进省和13个市级山洪灾害防治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103个县(市、区、林业局)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5条重点山洪沟治理工作和2个县(市)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试点工作的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完成3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3处前期工作,完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15个系统和8处地市工情分中心建设任务,加强防洪抗旱减灾项目建设管理。
抓好险工险段、在建工程、山洪灾害易发区、城市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守。集中力量在汛前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应急处理,依法清除行洪障碍。严格按照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做好水库科学调度。管好用好已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设施,完善信息传递、人员转移等群测群防体系,保证群众能够及时避险。编制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建立“以雨为令”的部门联防联动机制,落实积水强排、交通管控、人员转移安置等措施。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制订完善安全度汛方案,落实抢险措施,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
备足备齐防汛抗旱物资,加大区域内物资资源整合,规范储备管理,改善储运条件。加强抢险救灾专家库动态管理,合理安排抢险救灾梯队。完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自查、抽查、暗访、复查、“回头看”等方式,加强分类检查指导。不定期组织开展重点工程、重要区域、重要场所专项检查。
据悉,黑龙江省将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各项防汛抗旱工作制度,督促各级防汛责任人全面履职尽责,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消除安全隐患,推动防汛抗旱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尼尔基水库上的工作闸门。邹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