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爱眼日到来 走近哈医大一院国内首个眼球运动障碍治疗病房
2015-06-05 18:26:5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5日讯 6月6日是第二十个全国爱眼日,记者从哈医大一院获悉,国内首个眼球运动障碍治疗病房落户该院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患者5000余次,有效率达到82.3%。

  近日,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天合俊景小区的田先生发现自己在开车时总是被右侧同行的车辆鸣笛警示,慢慢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开车时“跑偏”了。弄不清楚原因的田先生去药店买了瓶眼药水,上完后,症状并没有减轻,反而发现所见物体都有了重影,而且又眼球在往右看的时候,眼球转到中间位置就不动了。“努力试着往右转动眼球,就觉得头晕恶心,难受极了。看东西都是重影的,下楼梯的时候最容易摔跟头。”田先生说。

  在家人的劝说下,田先生来到了哈医大一院眼科治疗中心。经医生检查及询问病情后,建议田先生到眼球运动障碍治疗病房去诊治。

  “眼球运动障碍,以前我连听说都没听说过,当时也不知道这里是治疗什么病的,更不知道我患的就是这种病,将信将疑地就来了这个科室。在科室主任周凌云医生的诊查后,当即就告诉我办理住院吧。我当时就懵了。”田先生回忆到。

  据了解,田先生所患的眼疾就是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据哈医大一院针灸科主任、眼球运动障碍治疗病房主任周凌云介绍,“眼球运动障碍”是当前比较棘手的多发病、常见病,多为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外伤等诸多疾病留下的残障之一,以上睑下垂、斜视、复视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据我了解,田先生患有多年糖尿病史,再加上病发前由于工作繁忙,用眼过度导致发病。据我们的统计来看,到目前为止,患上眼球运动障碍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是最常见的,达到三分之一之多。田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病例。但因为他就诊比较及时,运用我们现在的医疗方法是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的。”

  在周主任及全科室的医护人员的精细诊疗下,经过十五次的针灸后,田先生复视的症状就有了明显的改善,不到一个月就痊愈出院。

  而在田先生住院期间,他还发现太多因不能及时就医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的患者。“有的患者全国都走遍了,也没能对症治疗,最终听人介绍来到这里,到病情已经发展太久了,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4日,记者来到哈医大一院采访到周凌云主任,当问及像田先生这样的棘手病症是用什么高超的医疗方法治愈,周主任只说了两个字——针灸。

  周主任介绍,该针灸疗法是根据针刺能够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的特异作用,结合眼肌解剖特点,设计出眼部内针刺方法。直接刺激麻痹的眼直肌,促进眼肌的功能恢复,使双眼球的运动协调,“从2012年创建这个科室以来一共诊治了近5000名患者,有效率达到82.3%,痊愈率56.7%,在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周主任说。

  周主任告诉记者,肌麻痹是临床多见而又棘手的病症,目前国内外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该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是世界医学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为了攻克这一科学难题,周凌云历经无数次的试验,将传统的针刺与西医解剖、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确立了眼外肌穴、推出了进针的新手法、找出了安全有效的眼部电刺激参数。这套创新疗法在治疗眼球运动障碍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是在患者非麻醉状态下将毫针沿眼眶和眼球之间针刺,操作难度非常大,只有具备极熟练技术才能确保不会伤及眼内动脉及眼球。在周主任所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一例医疗差错与事故。本研究充分体现出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优势,也得到国际认可。目前俄罗斯、美国、加拿大、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多国前来学习建立协作关系,并已接收外籍患者治疗数百人。

  爱眼日到来,这种眼疾是如何发病,又该如何预防?周主任告诉记者,眼球运动障碍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双眼不能协调运动导致了视物重影、斜眼、对眼、眼闭合等症状的出现。而可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包括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糖尿病、眼外伤、手术并发症等等能够损坏眼神经和肌肉的疾病。以往的患者群体多以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手术副损伤等原因造成眼症的居多,近年来,车祸和外伤导致眼症的患者比例正逐年增多。

  在记者跟随周主任查房时,发现了一位9岁的小女孩。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患这种眼疾吗?

  周主任告诉记者,这个孩子是在玩耍时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的,导致脑部受伤。“她先是在骨伤科治疗了一个月,出院后发现眼部出现了问题,现在她的左眼因眼部神经麻痹导致瞳孔处于放大的状态,看东西都是重影的。像她的问题就比较严重,治疗起来比较棘手。我们现在正在针对她做治疗方案,会尽快治愈她。”

  周主任介绍说,该病的发病人群完全不固定,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几个月大婴儿,都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引发眼球运动功能障碍。“在我治疗的这些年中,我总结了一下,45岁至60岁的患者居多,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将近两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比例,我们也还在研究中。”周主任建议,平时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尤其要保护眼睛健康。

  新闻链接:哈医大一院眼球运动障碍治疗病房

  门诊有35张病床,病房有24张病床,科室内医护人员共计28人。

  哈医大一院针灸科主任周凌云:

  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面临临床诸多疾病留下的残障之一——眼球运动障碍,周凌云教授经过近10年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创新发明了“眼部内刺与透刺法”、“电针眼外肌穴”的方法,探寻出适合眼外肌康复的电针参数,并明确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以及针刺治疗最佳时期,成功治愈了国内外5000多名这类疾病的患者,填补了国际国内相关区域的空白。

  周凌云教授的创新技术获2009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应用等奖五项,其中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发表专业论文23篇,出版专业著作两部,参编教材一部。2013年,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为了使周凌云教授这项创新技术为更多患者服务,经学会研究决定设立“眼球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任命周凌云教授为主任委员。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眼球运动障碍康复的专业委员会。国际上有眼球运动障碍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而我国尚无对应的学术组织。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为了使周凌云教授这项创新技术为更多患者服务,经学会研究决定成立由针灸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内分泌科和工程大学机电专家多学科跨专业专家组成的“眼球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旨在多学科专家对眼球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康复治疗进行共同研究,广泛交流,直至探寻出这个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内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该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