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收藏者讲述抗币:“九一八”事变后由“依兰金融救济会”发行
2015-06-30 16:25:45 来源:生活报  作者:崔立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6月30日讯 不知道这张抗币曾经谁手,是一个抗日义士,还是一个普通百姓?它可能参与交换百姓口中的一担米、抗日义士手中的一杆枪,抑或是用于抗日武装的一份军饷。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张纸币可能附着了泪痕、血水、战火、硝烟,寄寓了太多的苦难和悲伤。

  这些,富宏博说不清楚。不过,这张抗币上的券名、主图、花符、币值、发行时间、编号、边框等货币要素他能说清楚,这些货币要素从一个侧面再现了那段历史,收藏着那段屈辱的、艰难的、激奋的抗战记忆。

  收藏初衷

  东北抗战先于全国6年这期间抗币收藏是空白

  70岁的富老从小爱好收藏,初中时凭借一篇《一匹瘦红马》获得全县征文活动第一名,从此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师专毕业后,富老从秘书做起,期间曾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综合调研室主任、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从佳木斯市政府秘书长位置退下来后,受聘为《佳木斯史志》主编,从事地方志编撰工作。

  富老是从2005年开始关注抗币的。他说,那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胡锦涛在纪念活动上发表讲话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富老敏感地意识到,东北抗战较之全国全面抗战要早6年,而收藏界收藏的抗币集中在1937年至1945年间。“因此,这6年发行的抗币是收藏界的关注点,尤为珍贵。”

  得来不易

  惦记这张抗币5年多张第一套人民币换回

  富老得到这张抗币也颇费了一番周折。2010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张民国二十年(1931年)印制的面值伍圆的依兰金融救济券首次亮相。底价8万元,无人问津,最终流拍。

  富老查阅史料发现,依兰金融救济券共有壹、伍、拾圆三种面值。《黑龙江钱币》等资料载现的都是北京收藏家徐枫先生收藏的一张编号为065550号壹圆券,而伍圆、拾圆从未露面。

  富老说,这张抗币流拍后,曾被上海一收藏者收藏,之后又辗转到北京一收藏者手中,他始终惦记着。2010年,富老到北京找到这位收藏者,几经议价,最终,他用自己收藏的多张第一套人民币换回了这张面值伍圆的抗币。

  “已知存世的依兰金融救济券目前仅四张,另三张为壹圆券,分别在北京、长春和佳木斯三位收藏者手中。这张伍圆券目前仅此一张,十分珍贵。”


 

  抗币身世

  “依兰金融救济会”发行流通管理都有规章制度

  为了弄清这张抗币的身世,确认其最早身份和地位,富老和朋友利用三年时间先后到依兰县、富锦市、桦川县等地实地走访调查。

  根据档案记载,当年发行依兰金融救济券的机构为“依兰金融救济会”,发行该券的“监理官”是东北军第二十四旅旅长,依兰镇守使李杜,因此,该抗币又被称为“李杜券”。

  富老说,依兰镇守使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公署,下辖方正、依兰、富锦、桦川等松花江下游13个县。当时,佳木斯还只是桦川县的一个镇,它与桦川、富锦同时发行了“依兰金融救济券”。

  记者在富老保存的该币档案中看到,依兰金融救济券发行、流通、管理、回收有一整套规章制度,档案显示,“依兰金融救济会”为发行依兰金融救济券的金融机构,其发行文件均有镇守使李杜和依兰县县长唐宝森的签字。

  发行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粮无销路钱乏来源

  富老拿出一本装订整齐的厚厚的档案材料逐页翻阅,当碰到重要内容时,他还会大声念出来。其声慷慨激昂,仿佛身历其境,回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依兰城。

  “依兰金融救济会简章第一条:本会因时局变迁(指‘九一八’事变),粮无销路,钱乏来源,以致商农交困,影响国税及地方收入,不得已兹由地方农商界发起,呈请镇、县两署核准设立以维持金融救济农商为宗旨,因定名曰依兰金融救济会;第二条,本会发行临时有价票券,责任由农商平均负担,受镇守使(李杜)及县长监

  督……第四条,本会以镇守使为监理官,县长监督发行,票券须经监理官及监理盖印为有效;第五条,本会发行之票券分壹圆、伍圆、拾圆三种……”

  富老介绍,现存依兰金融救济会档案记载,李杜撤离依兰前,“看到商民极度恐慌,恐发意外”,金融救济会在印刷厂(现依兰县水利局)把已经印好尚未发行的合计43.7万元金融救济券全部销毁。

  从发行到被销毁,流通了整整100天的“依兰金融救济券”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