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鸟巢轮滑俱乐部:在摔打中不断成长
2015-08-19 14:06:01 来源:大庆网  作者:孙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9日讯 在大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脚穿轮滑鞋,或穿行在大街小巷,或在广场飞驰跳跃,成为不少人眼中艳羡的风景。

在北京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内滑行。

  一个人的双脚,如何能让不懂语言的滑轮听话?

  玩轮滑的人,有着怎样一种情怀?

  记者带你走近大庆鸟巢轮滑俱乐部,看看在这个圈子里都有哪些故事发生。

  据了解,在我市,约有近800人痴迷轮滑这项运动……

每天不来这里滑几圈会有缺失感。

  绕黑鱼湖滑行一圈快乐出发,一路很耀眼

  “把队旗放在左边,正好往右边刮。”“点点是女生,让她站中间。”

  “小柴,你要是再不老实,让你跟在车后面滑着去……”

  8月12日8时许,在鸟巢北门的广场上,大庆鸟巢轮滑俱乐部的滑友们陆续赶到,他们穿上滑行服,换上轮滑鞋,整齐地站成一排,准备照一张合影后开车去黑鱼湖,到那里后再绕湖滑行。

  俱乐部队长焦剑手里拿着相机摇控器,在镜头前指挥大家排成一队,之后飞跑着回到队伍,按动摇控器后,就在相机要拍摄前的两三秒,他说的小柴(柴文举)猛地蹿到队伍最前面,相机发出“咔”地一声,照片照完了。

  “你太可恨了,光看你了!”滑友们追打着柴文举,笑着、闹着,明媚的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发出灿烂的光芒。

  9时,10个人的小队伍分散在3辆车上,驶向黑鱼湖。红色的队旗迎风飘扬在事先固定在车上的竹竿上,夺目耀眼。等红灯时,路遇的车辆按捺不住好奇,纷纷摇下车窗打听是做什么的。

  这个去年成立、今年6月才正式起名的“大庆鸟巢轮滑俱乐部”,不到一年发展队员50多人,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滑友居多,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22岁。今年60岁的焦剑是俱乐部民主选举出的队长,除了轮滑,他还喜欢摄影,每次出行都不忘给滑友留下照片。


 

刘三说他要摔了,队友赶紧来扶。

  在这个俱乐部里,除了队长,还有副队长、书记、秘书长、会计等人,每个岗位分工明确。每天4时多,滑友们都会如约来到鸟巢,绕着这里滑行15圈至20圈后,再开始自己一天的生活。上班的精神焕发地去上班,退休的开开心心回家哄孙子,没事儿的约上老友下几盘棋,也有骑着单车接着游玩的。

  这次集体滑行原本定在周末,但是因为焦剑要出去比赛等原因,临时改在了周三。其实这样的集体滑行对他们来说并不少见,他们经常相约从鸟巢滑到大庆东站,也会滑到萨尔图机场,这次除了绕湖滑行外,还安排了野外烧烤,玩累了可以大吃一通,还可以畅饮一番。但喝过酒后就不能再滑行了,这是俱乐部的规定。

  不到10时,滑友们就到了黑鱼湖。把事先准备好的食物送到指定地点后,他们穿上滑行鞋依次出发。加入队伍不久的刘万学滑行技术还不是很好,过一个桥时踉踉跄跄,此行唯一的女队员点点把他送到路上,焦剑抓拍下了这一幕,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这是我们的口号。”秘书长王诺在旁边喊道,滑友们笑着滑远了。点点和焦剑没有滑,他们整理食物袋,开始洗黄瓜,切圆葱,准备午餐。

  “我们主张快乐地滑行,大家在一起滑得开心就好,技术高不高不重要。”焦剑一边切西瓜一边说,他虽然总出去参加各种轮滑比赛,以此检验滑行的水平,也多次获得过奖牌,但他并不希望滑友们仅为速度而战,这就失去了轮滑的意义。

  焦剑参加18千米的竞速赛时,主张起跑慢滑的他,因为对手实力过强只得改变战略,结果差一公里冲刺时体能达到极限,他咬着牙坚持到了终点,获得了铜牌。但是,在一次北京到天津100多公里的滑行活动中,他却因为照顾落在后面的队友停下了脚步,并退出了比赛。


 

在鸟巢前快乐出发。

  怕摔跤学不了轮滑想滑好就要达到人鞋合一的境界

  “我刹不住了,快来人……”

  “多摔几次你就厉害了!”

  临近11时,滑友们陆续赶回午餐的地点,离得老远,刘三放开嗓门喊人去扶,他并没有摔倒,只是恶作剧。这个性格直率的男人总能让人开怀大笑:“你知道不,我们队里有个叫董友的,那小子摔了17次。”

  “说谁呢?”董友从后面踢了刘三一脚:“不摔能学会轮滑嘛!”

  刘三所说的董友,今年48岁,是俱乐部的会计,出行当天4时就去菜市场买菜了。在去黑鱼湖的路上,他还坐在车后座上拿出个小本记账。

  刘三虽然说得有些悬,但并没有说谎。去年“十·一”,刚学习两个月轮滑的董友,和焦剑等人从北一路往飞机场滑行,满怀自信的他半路上重重地摔倒了。整个冬天,他的手臂开车握方向盘都疼得厉害,原有的肩周炎也更严重了,现在还在调理。

  “那次摔后,滑行技术与日俱增。”说着,董友单脚着地,双臂伸直。

  “谁不会呀?”马玉清也做出同样的动作,两个人作势想要PK一下,滑友们又是一阵大笑。

  这个圈子里的人并不避讳说自己摔倒的经历,因为这是学习轮滑的人必须过的坎儿。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正是轮滑的乐趣。轮滑的技艺就是在摔打中不断成长——它是一项属于勇者的运动。

  “摔跤不算啥,最难忍受的是鞋磨脚,你看,我的脚后跟都磨烂了。”王诺脱下鞋给记者看,虽然已经成茧,但仍能看出伤后愈合的痕迹。

  48岁的王诺去年10月加入到这个圈子:“滑得好的真拉风啊!”王诺想学好轮滑,风雨不误,是俱乐部每天都会准时到场的滑友之一。

  “玩轮滑摔胆儿大了,接着要学会适应你的鞋,你要熟悉它,能操控它,达到人鞋合一的状态就能滑好了。”这是王诺总结出的经验,他说,这和学会腿部用力一样重要,鞋被赋予了你的生命力,它才能听从你的指令。


 

焦剑时刻不忘给大家拍照。

  随时都会刷街走到哪里,鞋就背到哪里

  “如果有一条路:两边绿树如荫,路面平坦,少有车辆经过,路上行走着玩轮滑的人,会发生什么?”柴立举突然问记者。

  这个问题着实让记者不知如何回答。

  “会从背包里掏出一双轮滑鞋刷街。”这是他的答案。

  “他说的是真的,我们会随时刷街。”其他滑友在旁边一边笑一边说,似乎怕一惯爱开玩笑的柴立举说的话没有份量。

  原来,这个俱乐部里的滑友不仅能在赛道和广场上玩轮滑,也能到公路上去滑,他们管这种滑行叫“刷街”,柴立举便是其中一个。

  今年46岁的柴立举是一名井下作业工人,两年前开始玩轮滑,每天起床后从东风新村八区的家滑到鸟巢,再随滑友一起滑一个多小时。哪里要打井,他们就去哪里。他去哪里,就把轮滑鞋背到哪里。他会从家滑到单位,也会从安达用一个多小时滑到家。他说,踩在轮滑上,把路甩在身后的感觉很超脱。轻风吹在脸上,偶遇的风景会带来想不到的惊喜。独自一个人滑行时,或快或慢,慢的时候脑子里会想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快的时候可能一下就想通了,这是其他运动替代不了的。

  柴立举把这一过程比喻成青春“犯二”的过程:“玩轮滑也会有一段叛逆期,你可能最初设定了一个目标,为达目标去冲刺,当你发现努力了未必能达到目标时,会有叛逆的心理,会有讨厌的感觉。当你明白,挑战并不是非要有多好的结果时,你才会真正与这项运动和平相处。”

  对此,刘三很赞同,玩轮滑以来,他就没有为速度困扰过,每天和大家在一起开怀大笑才是他最在乎的。

  “滑不好的才这样说。”其他滑友听刘三这样说,都凑了过来,刘三听了哈哈大笑。


 

董友(左)和队友比滑行基本功。

   参加婚礼前先滑一下成一辈子戒不掉的瘾

  “你会滑了就会觉得上瘾,要是不滑会儿,觉得这一天都有缺憾。”吃饭时,于立群拿起酒杯说,他这辈子怕是很难戒掉滑行的瘾了。

  今年53岁的于立群在这个圈子里是功底较深的人之一,虽然玩轮滑只有两年,却有7年的滑冰经验。玩滑冰时,他不满足于只在大庆滑,和滑友坐火车去齐齐哈尔滑,找20元一晚的旅店,一住就是半个月。有一次,他意外摔倒致左肩骨折,到现在还能看出两个肩膀不一样。家里人不让他滑冰,他就玩起了轮滑。

  “不滑浑身都觉得紧,只要滑轮转动起来,整个人都好了。”头一阵儿,他去参加亲友家孩子的婚礼,打扮得西装革履后早早地出门,开车从东风新村到让胡路区铁人广场却走不动了,他从车里拿下轮滑鞋,穿上它绕铁人广场滑了好几圈才赶去新人家里。不过,年过五旬的于立群不会像以前那样无所畏惧了,听说有别的俱乐部滑友去北京参加比赛摔残了,他也不敢滑得太快了。

  “能滑已经很好了,不求什么速度。其实,这项运动也不是一点儿危险也没有,有时一粒小石子夹在两个轮中间就能让你摔跤。”焦剑说,就像绕着鸟巢每天滑行时,有的车不停在指定停车场,而是停在路中间,有的宠物随地大小便,都会增加摔倒的几率。所以,每次看到地上的垃圾,滑友们都会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他们小心保护着滑行的环境,就像小心呵护着彼此滑行的梦想。

  “坚持不容易,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汪志华也举起酒杯说,希望30年后大家还会滑着轮滑,坐在这里吃着烧烤听着歌。说这句话时,他不停地擦着眼泪,入秋以来,他严重过敏,但为了这次聚会,他还是来了。

  “为30年后的聚会,干杯!”除了几个开车的滑友,其他人杯子里的酒倾刻清空,这酒承载着快乐的心情,还有对彼此不可替代的情谊。

  “开心的一天过去了,滑友们可能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但我却睡不着。是轮滑让我们收获了这份快乐和充实,它陪着我们一起疯狂,一起闯祸,一起成长,遇见它是我们此生最美好的事。”23时,在俱乐部的微信群里,焦剑发出这样一句话。本报记者沈艳茹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沈艳茹摄

   本网提醒:轮滑刷街,虽酷易伤。建议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在安全场地内安全滑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