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前半生奋斗为家后半生志愿为哈”金婚老两口N张岁月照讲述这辈子
2015-08-20 15:14:14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8月20日讯 中国农历七夕来了,天上的牛郎与织女洒下皎皎星光,温柔注视着地上的有情人。惊喜的礼物、浪漫的纪念、幸福的欢笑、难舍的真情,就在此时此刻,有多少爱的故事正在上演……

  “老婆子你把指挥人流的小旗再举高点”“老头子你倡导环保的嗓门再亮点”……在哈尔滨火车站志愿者文明岗,这老两口一边自己忙活一边还不忘给对方提意见。大娘叫曹文芝,71岁,大爷叫于庆祥,70岁,两人携手五十载,今年正是金婚之年。19日,在浪漫的七夕节到来的前一天,手握五张珍贵的照片,老两口向记者讲起了他们“前半生奋斗为家,后半生志愿为哈”的幸福事儿。

  第1张:订婚照 拍摄时间:1963年“在自己家不干活总跑我家劈柴挑水”

  说起和老伴的相识,曹文芝打趣地说,“缘分呗。”1954年,二人同在道外太古南六道街居住,同上一所小学一个年级。

  “那时候我俩知道是同学没说过话,上中学后,小姑子经常来我家买煎饼,一来二去,我老伴就和我说起了话。”曹文芝满脸幸福地回忆,“我老伴挺有心眼儿,在自己家不干活,偷偷跑到我家来拉磨、劈柴、挑水,我妈可喜欢他了,当干儿子。”

  于庆祥在一旁不好意思地说,“那时候相中她了呗,我在家可是宝贝,爹妈啥活都不让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来了一把“超前”的自由恋爱,二人“私定终身”,然后当即决定,要拍个订婚照留念。“那时候就偷偷跑到照相馆,我穿上最好的衣服,老伴系上羊绒围巾,要不咋说默契呢,第一次拍照两遍就成了。一周后拿到照片,虽然只是一寸半的黑白照,但我俩心里那个美啊。”于庆祥说。

  第2张:结婚照 拍摄时间:1965年“结婚时聘礼就是一床被一套褥子”

  两年后,二人各自向家里表明了恋爱关系,很快得到家人的同意。曹文芝说,“那时候老伴家里条件不太好,他刚分配到锅炉厂工作,结婚的聘礼就是一床被子、一套褥子,虽然经济拮据,但我们觉得,只要彼此相爱好好过,好日子会来的。”1965年6月28日,二人的婚礼,在三桌答谢宴中举行了。曹文芝已经记不清当年老伴在婚礼上说了什么,但当时的感觉还记得,“说得挺打动人的,我好像还哭了。”于庆祥说,那时他一个月工资30来块,还是领老伴拍了两张结婚照。就是从这张照片开始,二人牵手走过了五十年。

  第3张:感恩照 拍摄时间:1968年“女儿出生日子再苦也有奔头”

  婚后不久,曹文芝怀孕了,没有水果和营养品,“那时候能吃,一顿能吃两个大窝窝头,不过也要省着点,要不月底该紧张了。”那时候,曹文芝经常留些好吃的给于庆祥,于庆祥又挑出来留给她。大女儿出生后,于庆祥带曹文芝又拍了一张黑白照片,“我想感谢老婆带给我的幸福,我们虽然经济拮据,但精神上却很满足,尤其是女儿出生后,再苦也有奔头。”

  第4张:珠婚照 拍摄时间:1995年“首次穿上婚纱高兴得只会傻笑”

  曹文芝拿出的第四张照片,是二人结婚三十年的珠婚照。曹文芝穿着洁白的婚纱,于庆祥身着笔挺的西服,二人牵手,定格幸福的三十年。曹文芝说,那是第一次穿婚纱,前面后面都还没分清,就被化妆师“塞”进了婚纱里,“看着镜子里的俩人,我和老头子都有点不知所措,心里高兴也不知道咋表达就会傻笑。”

  照片出来后,曹文芝和于庆祥特意洗了一张36寸的大照片,挂在了床头。

  “这三十年,我们最苦的时候住在6平方米的泥房子里,寒风顺着掉渣的窗缝往里钻,难熬的三年啊……”

  第5张:志愿照 拍摄时间:2012年“寒风酷暑在哈站前指路换零钱”

  2000年,退休的曹文芝偶然在电视里看见老同学在做志愿者,一向热心肠的她被点了一下,加入了哈市老年志愿者协会,担任了联络员、社区部部长、助残部部长的职务。从此后,每天跑社区成了她的专职工作,哈市四百多个社区都留下了她奔波的足迹。她牵头组织的社区老年志愿者队伍,至今已经有两百多个。

  哈市老年志愿者协会近年在哈站建立了志愿者文明岗,为旅客义务指路、兑零钱,受曹文芝的影响,于庆祥也加入到了队伍当中,仅今年春节期间,他就为行人兑换零钱七百余元,义务指路千余次。在志愿者的圈子里,他俩被大家亲昵地称为“老年志愿者模范夫妻”。

  曹文芝给记者拿出一张老伴和志愿者在哈站执勤时的照片,她满眼的满足,却又有点遗憾,“老头子对我好,风风雨雨一辈子,可遗憾的是我俩没有一起做志愿者时的合照,这个愿望,希望早点实现。”

  今年6月28日,二人举行了金婚庆典,两位老人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舞台上,在照相机的咔嚓声中,二人一起说出了金婚愿望“前半生奋斗为家,后半生志愿为哈”,赢得在场亲朋好友的掌声祝福。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