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九一八事变84周年 重温大庆及周边地区抗日斗争史
2015-09-18 10:10:25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日军占领沈阳城(资料图片)

  东北网9月18日讯 2015年的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纪念日。据了解,大庆将于九月十八日上午九时至九时二十分,进行防空袭警报试鸣。届时,利用广播、电视鸣响与室外防空袭警报鸣响同步进行。

    鸣响种类: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持续3分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持续3分钟;

    灾害警报:鸣15 秒,停10 秒,鸣5 秒,停10 秒,反复持续2分钟;

    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矛盾激化,而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国会和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导致日本全面侵华。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9月18日被中华民国政府视为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过程】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九一八事变背景】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各方反应】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大庆及周边地区抗日斗争史 你知道吗

    ——听东北史研究者宫柯权威讲述70年前那些事

    故乡、故人、故事。

    那是一段不远的沉甸甸的故乡史,那是一群群平凡的人在抵御外侮面前成了英烈。一部血性先驱抗争史,写实了这块土地的气节。总是这样,坐下来,去回望,去了解曾经碎片空白的故乡史后,把原本不该忘记的历史还原,再度拉入当下视野,无疑有着多元的意义。

    “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八一五”日本无条件投降,历时14年的抗日斗争在大庆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哪些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涌现出哪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缅怀?

    宫柯的主讲,时间脉络清晰,历史事件系统。记者在采写时不能完全复述,只能选取重要的环节写出来。读者可以按照时间脉络来倾听——“1931年打响的江桥抗日第一枪”,“1932年东北抗日义勇军战将李海青抗日始末”,“1939年曾发生在安达地界的731细菌部队特别试验场”,“1940年开始的抗联十二支队在三肇地区开展的抗日斗争……”


 

    

    1931年

    江桥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45天,在江桥镇打响了抵抗日军进攻的第一枪,史称“江桥保卫战”或者“江桥抗战”。

    这一枪在中国人民抗日历史上,具有永恒的意义。

    今天说起来,江桥抗战的发生地离大庆并不远。虽然按行政区划分归泰来县,但地下油气资源归属大庆油田,让听者感知着同是一块土地相连的情感。

    1、江桥抗战爆发的前因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开始侵占东北四省(察哈尔、辽宁、吉林、黑龙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只有黑龙江省还没有沦陷。日本关东军以为在他们的淫威之下,黑龙江很快会成为囊中之物,于是唆使当了汉奸的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出兵,威逼黑龙江省当时的省会齐齐哈尔。

    张海鹏,外号张大麻子,是个土匪出身的军阀,被称为“老营混子”(老兵油子)。他与张作霖、吴俊升等人同时带“拉杆子”当土匪,被清政府招安,可始终官运不济。张作霖一直看不上他,老是不被提拔。

    后来张作霖和吴俊升被日本人炸死了,他觉得时来运转了,心想“小六子”(张学良)当上了少帅,凭赏也会把黑龙江省主席的位置赐给他这位老叔。没想到依然没有用他,气得张大麻子七窍生烟,投靠了日本人。

    1931年10月13日,张大麻子派三个团队兵力沿洮昂铁路进军齐齐哈尔,自己准备坐火车走马上任,造成既成事实,逼迫张学良承认。

    但张海鹏是个窝囊废,日军无奈由幕后唆使跳到前台耀武扬威。1931年10月26日,日军向黑龙江守桥部队发出最后通牒。

    大战一触即发,国民政府却电令黑龙江守军不许抵抗。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怎么办?是战、是退、还是降?等待新任黑龙江省最高长官做出抉择。

    2、新官马占山下令抵抗

    少帅张学良会同国民政府委任的黑龙江省主席到底是谁呢?此人叫马占山,因为身材矮小,得了外号叫“马小个子”,也是土匪出身,被招安后“转正”当上了清朝末年的正规军。他机敏干练,敢跟日本人较劲,当时他是东北军驻黑河的警备司令,中将军衔,临危受命。

    1931年10月10日,马占山接到张学良的委任,第二天乘“大兴”号客轮从黑河出发,于10月19日走水路到达哈尔滨,然后转乘火车当天赶到省城齐齐哈尔,20日上午履行就职仪式,当即发表声明:拒绝张大麻子愿出500万大洋供他出国游历的贿赂,绝不出卖黑龙江,日本人要进占齐齐哈尔必须拿血来换。

    马占山大义凛然,一呼百应,打响抗日第一枪。

    江桥保卫战虽然以悲壮的结局终止了战斗,但马占山将军领导的江桥保卫战虽败犹荣,对东北地区持续了14年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了中国人民抵抗外辱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赢得了国内国际舆论的一致赞誉和支持,同时也让率领30万东北军撤到关内的少帅张学良坚定了打回老家收复失地的信心和勇气,成为逼蒋抗日、发生西安事变的导火索。

    

    1932年

    任民镇有六座“肉丘坟”

    1932年,日军占领了安达县城。抗日期间,在原安达县城的东门外发生了一起惨案,一百多人被日军集体屠杀。

    “肉丘坟”的背后是一幕更加惨烈的抗日斗争史。

    1、李海青与抗日义勇军

    “肉丘坟”中死难者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叫东北抗日义勇军,隶属于马占山将军属下的战将李海青。

    李海青,1896年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12岁时随母逃荒到肇州(也有人说他是肇源人)县李木匠屯,后来到吉林省扶余县东围子等地扛活。

    1925年,时任黑龙江省督军的吴俊升很喜欢李海青的“侠义”之行,将他招为部下,委以营长,后因整顿军纪时犯有人命案,被关进监狱。马占山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后,亲自去监狱释放了李海青,恢复其营长职务,让他回家乡召集人马组成抗日“别动队”。李海青不负厚望,很快在三肇地区拉起一支抗日队伍,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旅长。

    江桥抗战失败后,李海青率领残部退守到安达、青冈、兰西、三肇一带招兵买马,重整旗鼓。据说聚集了两万多人,其中有1000多名学生,还有5名共产党的秘密党员。1932年3月28日,李海青率部攻打农安县城。4月中旬,李海青得知马占山在黑河又举义旗,便率领万余人渡江北上,一路攻克了肇州、丰乐等镇,缴获大批枪支弹药,释放狱中在押者。5月5日,李海青向昌五进攻,接着又攻克肇东、对青山等地,与率部东征的马占山将军在兰西县会师。马占山委任李海青为抗日义勇军第三军军长,命他率部在中东路线两侧活动,袭扰牵制日军。

    2、“九二一”惨案发生始末

    原安达县城(现任民镇)东门外的“肉丘坟”,安葬的就是李海青将军收编的抗日义勇军一部。

    1932年5月初,安达县城抗日人士王子坡被捕入狱。5月21日,李海青率部与原山林队张锡五(报号“天照应”)组织的千余人攻打安达县城,活捉了亲日县长张锡坤,烧毁县公署档案,从监狱里救出王子坡。9月14日,李海青部所属四团,在团长张锡三的率领下又一次攻进了安达县城。9月16日,日军和伪军骑兵第三旅从青冈县方向偷偷来袭,张锡三猝不及防。9月20日晚,团部驻地梁家大院被日伪军包围,激战4个多小时,张锡三部弹尽粮绝。伪军旅长周作霖以收编为名,将被围困的义勇军骗到隆盛兴商号院内缴械。9月21日,义勇军团长张锡三被日军押解到齐齐哈尔,英勇就义。被缴械的义勇军108人被日军押解到安达县城东门外,用机枪一阵狂扫,全部被屠杀(据说除1人侥幸活命外,其余107人壮烈牺牲)。

    “九二一”枪杀义勇军战士惨案发生后,安达县城的老百姓在抗日义士殉难的东门外挖了6个大坑,收敛尸体进行安葬,形成了六个没有墓碑的坟冢,后人称为“肉丘坟”。


 

    

    1939年

    731细菌部队特别试验场

    现安达市城东17公里处的先锋乡八一村,原名叫富本村鞠家屯。村东南是一片没有人烟的草甸子,1939年曾是日军进行炮兵实弹演习的靶场。1942年9月,日军用铁丝网围起了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7公里的范围,驻扎了一个中队的兵力,严密封锁,不准中国人靠近,违者格杀勿论。当地老百姓经常能够见到罩着帆布棚的汽车进进出出,偶尔还有飞机在上空盘旋。谁也不知道里边到底在干什么,神秘之中透出了令人恐怖的气息。这个谜底直到日军战败投降之后才被揭开,原来是日军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野战安达特别试验场。

    1、不露声色的地狱

    1941年末,日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由于战线太长、资源有限,日军大本营迫切希望驻哈尔滨的731部队秘密研制的细菌武器尽快投入战争使用。于是部队长石井四郎在距离哈尔滨120公里的安达以东,选择了一片适宜观察细菌武器实战效果的草甸子作为野战特别试验场。之所以叫特别试验场,是要用活的牲畜和活人做细菌炮弹、空投炸弹的杀伤力检验。

    修建这处杀人魔窟之初,许多当地的老百姓被强征去做苦力,挖土沟、盖饲养牲畜的圈舍、碾压能够起降轰炸机的飞机跑道,为驻守日军建房子。仅仅两个月就完成了土方工程,中国人就再也不准进入了,内部的设施日本人自己干,很少有当地人见过试验场的真实面目。

    据解放后的调查记载:1943年,有本地人进去给日本人劁过猪,但日本人从来不吃自己养的猪肉。还有人被征调进去给日军的飞机跑道扫过雪,看到过穿防护服的日本军医在地窨子(观察室)里,但不知道在干什么。

    1943年,距离特别试验场最近的富本村爆发了烈性传染病,全村一百多户家人,短时间内死了70多人,村长黄继芳一家就死了12人。即便如此,当地人也不知道和近在咫尺的日军细菌试验有关系。

    1950年,村民吴殿有曾在飞机场内的一个大坑里,一次挖出了三千多斤马、牛、羊、猪的骨头卖掉了,可见日军用活体牲畜做的试验规模有多大。

    2、抗日志士殉难的刑场

    安达特别试验场虽然不是浴血抗日的战场,却是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抗日志士悲惨殉难的刑场。其中有在各处被俘的八路军、游击队、抗日联军、抗日义勇军、国民党军队的官兵,还有受前苏联远东情报部领导的俄国人、朝鲜人、中国人等地下工作者以及无辜被抓的平民百姓。据说在试验场建成后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有400多人被细菌武器残酷杀害,真实的数字可能还要更多。如今,走到那里,只是一片寂静的草原,那些不屈的灵魂却不能被忘记。

 

    

    1940年

    抗联烽火映红“三肇”黑土地

    1940年春,由于日军对活动在山区的抗日联军进行反复讨伐,同时撤村并屯,建立由日伪军日夜把守的“人圏”,切断了抗联与老百姓的联系,给养断绝,游击区的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困和封锁,抗日联军三路军决定化整为零,由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转移,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史称抗联西征。

    8月份,东北大地到处都有青纱帐,抗联十二支队如鱼得水,隐蔽穿行,从庆安转进到了松嫩平原的肇州、肇源、肇东三县一带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由于这三个县都以相同的肇字命名,所以合称为“三肇”地区。

    西征而来的抗联十二支队,在1940年9月11日夜,袭击了肇州县丰乐镇,取得第一个胜利,壮大了声威,震惊伪满当局。

    9月18日,计划攻打宋站,由于汉奸告密,行动受挫,遭到敌人重兵包围,队伍被打散。支队长许植亨带领一部分抗联战士向庆安方向撤退。支队骨干韩玉书和徐泽民等人与上级上失去了联系,自发组织起来收拢剩余的力量,韩玉书以十二支队党委书记的名义召开党员会议,任命徐泽民为代理队长,自己任代理政委,在三肇地区继续坚持斗争。

    重新组织起来的抗联十二支队,发动群众,扩大队伍,形成60多人的武装力量。抗联十二支队的故事在三肇大地,一直被我们熟记。

    敖木台遭遇战血染江堤,四十多名抗联战士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代理政委韩玉书用机枪掩护撤退,中弹牺牲。

    徐泽民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带领突围出来的剩余战士,联合当地的抗日义勇军,又拉起80多人的队伍,组织起复仇的力量怒杀回马枪,讨还了在敖木台欠下的血债。

    由于抗联十二支队在“三肇”地区的抗日活动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恐慌,开始大肆搜捕抗日人员和与之有联系的民众。抗联的地下联络员王化清(十三省)等19人相继暴露被铺。1942年1月9日晚,被押解到三站江边,三人五人一组捆绑着,被推进了松花江冰窟窿里……

    徐泽民,在兰西县(养伤)单独活动时被捕,被押送哈尔滨道里监狱,受刑不屈,写绝命诗后在狱中自缢殉国。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了这块木制的牢房门板,手刻字迹清晰可见——

    立志创业离了家 远游北上到龙沙

    克山通北九年整 未想事变九一八

    帝国主义真毒辣 四省同胞遭屠杀

    追随邓文把国救 收复失地为中华

    关内二年来东北 复加共产不要家

    三肇游击活动紧 摇动满洲大讨伐

    省委调队回山里 走至庆城打开花

    返回工作失计划 兰西境内将我抓

    为国牺牲光荣事 十载于兹我自杀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