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俄罗斯作家苏杰伊金娜:用年轻读者所能理解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2015-10-07 16:50:2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关于战争的文学一直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传说和神话讲述了关于诸神大战和英雄之战的故事,童话讲述了关于沙皇远征、战士作战、普通人行军的故事,甚至在编年史中也详细记载了战争的历史,而如若没有发生交战,那么就简单地记录为“和平年代”。

  二十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两次军事冲突的战火愈演愈烈,就在这战争的洪炉里数百万生灵涂炭,为此也产生了伟大的反战文学。也许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响起如此强烈的呼吁和平的反战警钟和号召。战争和战役不再是对文学作品中的英雄英勇与否的典型考验。对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战争中的战斗描述都不再像史诗中战斗的勇士,“他挥挥右手是有敌人的街道,挥挥左手是小巷子”,而敌人也不再是神话中毫无个性的“黑暗势力”。人们已不再想去看那些战争所具有的具体特点、人物和细节,战争的形象在文学中不再庄严雄伟,而是令人感到可怕的惨无人道、毫无人性的细节。

  很有可能这是由于二十世纪的武器在技术上变得如此先进,人类已濒临完全自我毁灭的边缘。在二十世纪用一支枪上的扳机,一个瓦斯按钮就能够毁灭上百人的生命。一个地雷能夺走数十人的生命,一个炸弹能掠去上百人的生命,而一颗原子弹则能毁灭上万人。人类把自己引向深渊。作家和文人能理解并感受自己过去经历过的战争。不论是在苏联还是在西方国家都出版过关于军事事件的书籍。然而现在他们的任务不再是描述军事情节,而是说明战争的恐怖。现在这已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严酷而现实的历史在对读者高呼:记住,不要让这样的东西再变多了!

  在不篡改战事年代表的情况下,我和同事们编写了一部名为《在方尖塔碑旁》的集子,为保持历史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保存几代人的记忆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战场上的人们”和“战争的残酷”这些主题贯穿于我们文集的所有故事中。即使,我们设想在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中是存在魔力的,然而,具有神奇力量的人终究是人,战争也终究是战争。应当把故事写得更加吸引人心、牵动读者,而不能改变反战号召,也不能简化战争主题的复杂性。战争自古就是无人性的,这一点应该为走在前端的网络用户和电脑游戏爱好者所知晓。要用年轻人所能理解的言语与之谈论这件事,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周年纪念里。

【专题】第三届中国—俄罗斯文学合作交流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