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市留守儿童盼望爸妈早回家
2015-10-08 09:31:09 来源:齐齐哈尔新闻网  作者:董野 武童 吴晓婷 李雨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8日讯 每逢佳节倍思亲,亲在远方不能归。中秋月明,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仰空兴叹,留守在家的孤苦与艰辛,无人可诉,对爸妈的思念无处可解。又逢“两节”,又访“留守”,倾听孩子们的心愿,关注他们的期盼。

  若非被逼无奈,谁愿骨肉分离?这一点,是多数留守儿童家庭共同的酸楚,情非得已之下,舍与得,折磨着大人与孩子,记者走进4个留守家庭,带领人们去了解4名苦水里泡大的留守儿童……

  小雇和妈妈只能在梦里相见

  “十一”长假期间,很多孩子会在父母的陪同下,或旅游或参加某种活动,让孩子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国庆长假。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个群体,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外地打工,而自己只能留在家里。11岁的小雇(化名),本应是在父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而他只能跟姥姥一起生活,想念母亲的时候,也只能去梦里相见。

  留守儿童的“十一”长假是什么样的?9月28日傍晚,记者来到齐齐哈尔市黎明社区73组32栋11号,采访了住在这里的留守儿童“小雇”。小雇与姥姥生活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平房,看到记者的到来,小雇的姥姥热情地将记者请到屋内。“‘十一’长假,你想怎样度过?”面对记者的问话,小雇出于紧张,只站在一旁,许久不出一语。当记者问起是否想念妈妈的时候,小雇小声地说:“想!”原来,小雇在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为了生计,母亲只能撇下小雇,外出打工挣钱。为了能照顾小雇,姥姥从农村来到城市,这一照顾就是9年。如今,小雇的姥姥已是73岁高龄,很多邻居见他家里经济条件困难,都经常帮助姥姥照顾小雇。

  见记者与姥姥交谈,小雇也消除了之前的紧张感。小雇说:“我妈妈是擦火车的,有的时候好几个月才能见上一面,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妈妈了。”记者问小雇:“平时生活是什么样的?”他说:“有时,大姨和二姨过来照顾我和姥姥,更多的时候,都是邻居这些叔叔阿姨们帮助我和姥姥。中秋节那天,姥姥带我去大姨家吃的晚饭,大姨给我拿的月饼特别好吃。”

  小雇的姥姥在四年前患了直肠癌,出院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再加上还要照顾小雇。小雇很懂事,平时经常帮助姥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每到节日,对留守儿童来说是孤独的,除了做作业,就是独自一人玩耍打发假期时光。希望学校、社区、社会共同携起手来,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假日休闲环境,让他们不再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让他们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

  航航喜欢接听爸妈的电话

  9月28日夜,皎月高挂,曙光大街平房区,星空如洗,不见城市灯光,一切静悄悄,透出一份清冷和寂寥。推开低矮的平房,穿着校服的航航(化名)颇有主人范,“叔叔好,请进。”进屋后,记者环顾四周,陋室贫寒,家徒四壁,这暗示着,航航父母出门打工的重要性:生存。

  小的看古文,老的煮面条,记者坐在板凳上与祖孙俩闲聊。航航21个月大时,父母去南方打工,14年里,只有过年才能一家团聚,聚也不能太久,最长也就两个星期。打工企业要求严,耽误工就意味着失业,“我知道他们回来一次很不易,春运非常挤,他们要坐3天火车,不敢坐卧铺,只能坐最便宜的硬座,千里迢迢地赶回来,为了看我和奶奶。”航航第一次叹了口气,“他们回来后,我就像跟屁虫一样,寸步不离,去走亲戚也跟着,到哪都跟着,总觉得时间太短,我太想他们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航航的爸妈三天两头都打长途电话回来,一唠就是半小时,电话两头是说不完的相思,聊不完的期盼,“有时候奶奶怕费钱,催我挂电话,我又不忍说出口,就沉默不出声,爸爸也在那头不出声,我就问他,‘老爸,咋不挂电话呢’?‘儿子,爸爸等你先挂。’我心里一下子就不好受了。”航航叹了第二口气,隔着千山万水,唯一沟通的长途电话都不能“任性”打,现实的残酷让读初一的他,格外通情达理。航航说,最开心的是爸妈来电话,只要电话一响,小家伙会“嗖”地一下蹦到地上,扔下手里的事,跑着去接电话;最伤心的是生病,瞧着临床父母细心呵护同龄大小的孩子,他觉得针眼没有心里疼;最酸楚的是从小到大,学校举行父母参加的各项活动,缺失感与孤独感令他有泪不能流在脸上,“我都心里哭了,没事,都过去了,我大了……”说到伤心处,孩子又长叹一声,“我自行车都是自己摔会的,别误会,不是人摔坏了,是把车子摔坏了。”童言无忌,他强装着成熟,却说漏了嘴,不难想象,一个7岁的娃,蹬着车,车摔之前,上边的小身影又怎会全身而退。

  奶奶老了,去年已经不能驮着航航去上学、放学、补课,老人没日没夜地伺候着小孙子,尽可能地弥补他亲情的缺失,采访时,老人始终眼角泛泪,“俺俩每月的经济来源就是他爸妈给汇来的2000元钱,这钱被我按轻重缓急分成几份,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学费,穷啥不能穷教育,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航航日零花钱为零,饮料、冷饮从来与他无缘,压兜钱不超过3元,这钱是天气不好时,坐公交车回家的车费。”

  夜色渐深,屋子更冷了,没钱买煤,取暖只能用柴,老人从早到晚都忙着伺候航航,唯一的空闲是午后两个小时,多数是外出拾柴,风雨无阻,艰难度日。航航的生日是可以吃肉的,“有一次,我一狠心,把15块钱的肉都做了,我还会给他买个八九块钱的小蛋糕,这已经是我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最奢侈的生日宴了。”奶奶越说声越小,泪花越聚越多。

  结束采访时,记者问他心愿,小家伙低头想了想说道:“希望有人送我一吨半的过冬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航航让记者叫他“航哥”,他极力展现自己的强大,让留守之痛深藏内心,“我将来一定要考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我不会像爸妈一样,为了生存,把我的孩子留守在家。我希望,爸妈早点回家!”

  乐乐11年来与姥姥相依为命

  在这繁华的城市里,有这样的一个家庭。他叫乐乐(化名),年仅11岁,本应该依偎在父母身旁,享受着父母给予他的关爱。但对他来说,这种关爱的场景只会出现在他的梦境中……“十一”长假,这个留守儿童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假期,又会有怎样的愿望?

  9月28日晚6时,记者来到新合家园55号楼1单元7楼的乐乐家中。乐乐与他的姥姥居住在这间约有4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敲开房门,一位个子矮小、穿着棉背心、短发的老人站在记者面前。走进乐乐家中,记者看到,厨房只有一些秋菜,卧室里也只有简单的两张床和一个老式立柜以及一台电视机。

  11年里,乐乐和姥姥一直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乐乐的母亲一直在外打工,三四年才回来一次。“我本身是个残疾人,只有一只手,所以需要搬东西的时候,都是我家乐乐帮我搬。虽然每个月仅靠335元的低保费维持生计,但是,这孩子特别懂事,我身体不好,每天孩子在上学前都会提醒我吃药,从来不管我要这样那样的吃的、玩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姥姥说。

  “乐乐会想念他的妈妈吗?”姥姥眼含泪水接着说:“乐乐5岁那年,他坐在窗台上玩,忽然回头问我,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告诉他,妈妈去外面打工挣钱,过年了就会回来,之后,孩子再也没有提过他的妈妈。但有时他一个人在那发呆,我想他可能是想妈妈了!”在和乐乐的姥姥攀谈中得知,乐乐从小到大所穿的衣服都是好心邻居送的,家里的米面也是亲朋好友给的。在学业方面,乐乐的舅姥爷以及姨姥们也一直帮助着他们这一家。

  当记者问乐乐是否想念爸爸妈妈时,乐乐的眼睛里充满了疑问,并回头看向了姥姥,想必在孩子心里,父母的样子早已模糊。乐乐不假思索地说:“还想吧!不过我有个愿望,我想要姥姥身体健健康康的。然后好好学习挣大钱,给姥姥买好吃的!”站在一旁的姥姥,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今天我过生日想要一瓶饮料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外出去大城市打工,把孩子留给家中的父母照顾,长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情感上更需要被呵护和关心。在龙沙区永青小区9号楼的小恒就是一名留守儿童,他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在一起生活。

  小恒今年8岁,9月份刚上小学一年级,他有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虎头虎脑、聪明可爱,说起话来很懂事,像个小大人似的。小恒的父母在深圳相识后结婚,2008年9月份小恒和弟弟出生了,是一对双胞胎,家人都很高兴,奶奶去深圳照顾两个孙子。因为大城市费用高,小恒的妈妈要照顾孩子不能出去打工,只能靠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生活压力很大。在小恒8个月的时候,家人商量后决定让奶奶将他抱回齐市抚养,爷爷去世得早,奶奶体弱多病没有工作,每个月靠低保400元钱和其父亲寄来的生活费抚养小恒。

  在40平方米的房子里,屋里只有简单的家具床、桌子和柜子,祖孙俩相依为命,长这么大小恒穿的衣服都是邻居、亲属、社区给的,就连衣柜都是邻居不要了的。刚上学时,看见其他小朋友都是父母来接送,小恒的情绪有些低落,奶奶安慰他父母出去挣钱要供你上学,从那以后他便不再问了。他从小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很少主动要东西,采访当天是小恒8岁生日,早上他和奶奶说想要一瓶饮料,奶奶满足了他的愿望。

  当记者问他心愿时,小恒眼神中表现出了渴望,他说:“我希望每年的生日父母都陪着我,爸爸可以辅导我写作业,拥有自己的课外图书。”面对身边帮助过他的人,小恒感恩地说:“我会好好学习,报答这些叔叔阿姨对我的爱,长大后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

责任编辑:迟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