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同江“兴四业建四城”富民强市
2015-10-09 10:50:0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9日讯 百年口岸,赫哲故里;大同博爱,醉美江城。

  作为黑龙江省“龙江思路带”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同江市按照黑龙江省委、佳木斯市委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四业、建四城”战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和晋位升级,县域经济在全省的综合排名从2010年的35位上升到2014年的26位,提升了9个位次。2015年1~7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4%。

  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辖区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6镇4乡、6个国营农场,总人口21万。同江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是全国双拥模范城,是贯穿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北端起点。

  1906年,清政府在同江设立州制,定名临江州,从此同江开始了县级建制。1909年6月,改临江府。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同江口岸。1965年8月,国务院决定,设置同江县。1986年国家恢复同江为一类口岸。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988年省政府批准同江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4年被外交部批准为国际港口。

  同江市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城市,具有五大发展优势:一是优越的区位优势。同江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和我省对俄开放扇形格局的中间地段,是我省沿边开放带上的三大重要节点之一,从水路到俄犹太州下列港直线距离仅有1公里,可辐射俄远东地区的八个联邦主体。二是便捷的交通优势。同江港是全省水运第一大港,“同三”公路将同江并入全国公路网,通过汽车轮渡码头和中俄界江固冰浮桥可与俄远东公路相连接。同江铁路已经开通,待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成后,同江铁路可与俄远东大铁路相贯通,齐备的水路、公路、铁路运输模式,可使同江的发展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和俄远东各州区。三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同江市属耕地面积达225万亩,具有发展绿色农业和现代化大农业所需要的良好条件。同时,与同江毗邻的俄远东地区资源极其丰富,有大量的木材和矿产品资源,为同江市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进出口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独特的民族优势。同江市境内有赫哲族人口1500余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全国仅有3个赫哲民族乡,同江就有2个。五是良好的生态优势。同江是全国生态示范市,有洪河、三江和八岔岛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三江口和街津口两大国家AAA级景区,是我省东北部知名的旅游胜地。

  “兴四业建四城”成果丰硕

  按照黑龙江省委和佳木斯市委的工作部署,同江市在市七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兴四业富民强市,建四城普惠民生”的五年发展战略。(“兴四业”:大力推动口岸经贸、现代农业、新兴工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和提档升级,成为支撑同江经济迅速崛起的四大支柱产业;“建四城”:大力实施“园林城、创业城、文化城、幸福城”的四城建设战略,倾力打造山川秀美、宜居宜业、文明向上、平安和谐的新同江)。几年来,同江决策者始终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的执政理念,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市人民加快推进“兴四业、建四城”战略实施步伐,实现了口岸经贸农业工业旅游四业竞相发展,园林城创业城文化城幸福城四城硕果盈枝。

  2011年~2014年,同江口岸货运量累计182万吨,占全省水运口岸货运量的60%以上,口岸货运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口岸第二位;四年来,同江口岸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80.83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省边境县(市)第三位、佳木斯市首位。全市外贸企业由2010年的286户发展至目前的390户,实施对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03项,派出劳务人员1.38万人。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的发展思路,启动了同江经济开发区一期工程,建设了木材加工园区,建设了华鸿对俄国际家居装饰城、新远东国际物流园区、丰林达循环经济园区、对俄进出口产品包装加工基地、下列宁斯阔耶木材加工园区等一批内外产业基地,搭建了内外联动的合作平台。

  近年来,同江市通过推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和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农业丰产农民增收。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17.29亿斤,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34.9亿元。同江市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全市农业正一步一个脚印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近年来,同江工业呈现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增加值连年递增。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6亿元,同比增长9.9%,是2011年的1.74倍。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商贸、外包装及高端食品加工等一批大企业纷纷落户、达产达效,填补了同江工业空白,壮大了产业规模,改变了产业布局,增加了就业渠道,给同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江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近年来,同江市把旅游作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以魅力景区为基础,以民俗文化为底蕴,以交通网络为纽带,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跨境旅游集散地、边疆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最具魅力自驾游首选地。2011年—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7亿元。

  抢抓机遇再谋新发展

  ——围绕“龙江丝路带”战略,着力深化对俄经贸合作。同江市充分发挥口岸这一最大优势,明确定位,扎实工作,不断提升口岸竞争力。夯实互联互通基础。重点推进了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7.19亿元,完成总投资计划的66.53%。待大桥建成后,一条南连东北三省、辐射全中国,北接俄罗斯远东地区、辐射俄罗斯腹地的国际联运货物铁路大通道将横跨在中俄界江之上,年过货能力可达2100万吨。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一桥跨两区”模式,将现有10.59平方公里的同江经济开发区扩展至31.5平方公里,规划布局4个功能区和8大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俄方加强沟通合作,推进了中俄桥超前发展综合园区。该园区是《中俄共同开发利用犹太自治州森林资源合作规划》中的三个园区之一。目前已完成投资3700万元。园区成立了俄罗斯农牧业产业联盟,现已有12家企业加入该联盟,总种植面积6.2万公顷。促进对俄贸易壮大。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壮大外经贸企业队伍,今年引进外贸企业21户,全市外贸企业发展到416户,超亿美元的企业8家,超5千万美元的企业10家,超千万美元的企业18家,为全市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贸易结构,优化通关环境,不断促进实体贸易稳步增长。今年1-7月份,全市进出口贸易额完成5.9亿美元,占佳木斯地区贸易额的81.4%,位列全省各边境市县第二位;进出口货运量完成16.2万吨,同比增长4.8%,占佳木斯市的89%。

  ——围绕“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14年,同江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农村经济与资源管理中心和绿色食品网络监管服务中心,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上实现了新突破,粮食总产量达到17.29亿斤,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荣誉称号。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市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664家,其中有16家三星级以上省级规范社,有2家被列入国家级规范社重点扶持名单。围绕玉米全产业链重点打造了同江市好收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同江市屿顺玉米种植联合社2个规模化经营性合作社联合社,经营土地面积分别为60万亩和4.1万亩。构建了绿色食品网络监管服务体系。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开发建立了全省唯一的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并把“三品一标”认证和150万亩水稻、玉米、大豆三大基地情况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现了企业与原料生产基地紧密链接,为绿色食品全程质量监管提供了可靠信息,目前已录入监管信息286万条。同时,将全市8个绿色食品标识、208个无公害标识证书全部扫描上传到网络,消费者在追溯产品时可以知道该产品获得标识认证的情况。推进了农村经济与资源管理中心建设。在经管站的基础上组建了农村经济与资源管理中心,设立了农村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动金融部门放宽贷款抵押物权范围,探索形成了“土地经营权他项权利证贷款、金融公司担保贷款、农村物权抵押贷款、农民信用贷款、风险保证金放大贷款”等五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缺少抵押物而贷款难的问题。今年,通过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共为农民办理生产贷款8.01亿元,带动土地流转60.8万亩。

  ——围绕产业项目建设机遇,着力促进工业发展壮大。同江市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贯穿全局发展的一条红线,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抓园区,搭建集聚平台。同江经济开发区自2011年开工以来,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2亿元,一期2.03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为产业项目集聚搭建了发展平台。截至目前,共入驻12家企业,计划投资18.9亿元,已完成投资13.9亿元,超亿元企业10家,已有7家竣工投产,已成为我省对俄进出口加工重点产业园区。抓产业,促进转型升级。同江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截止到8月末,全市开复工项目130项,完成投资40.3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产业项目47项,完成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25.2%,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抓招商,保证项目接续。全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项目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节会活动招商、定向招商、委托商会组织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深化“民企同江行”和“招商之冬”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和参与各类招商活动15次,组织专项推介活动5次,与46家企业进行了洽谈,引进资金41亿元,达成合作意向11个,已完成签约项目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

  ——围绕“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着力促进“城旅”融合发展。同江市以精品城建丰富旅游元素,以精品旅游增添城市内涵,让同江环境更好、名气更大、竞争力更强。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建设滨水园林城市。全市围绕“沿江而建、依江而居”的滨水园林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完善了“五纵六横”路网格局,打造了集同高速延伸段、杏林路和沿江路等精品景观路。同时,突出边境口岸特色,推进了建筑风貌节能改造,提升了城市品位。积极推进了中华文化园、俄罗斯风情园和廉政主题公园建设,并新建多处精品街头小游园和新景观,全市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852.51公顷,市区绿化覆盖面积达41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高于全国平均绿化覆盖率2个百分点。先后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称号,2015年完成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专家组考察。以品牌创建为载体,打造知名旅游城市。依托大界江、大口岸、大湿地、大农业和小民族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同江蓝天碧水、环境优美的生态优势,重点打造了休闲度假游、边境风光游、民族风情游等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旅游城市的品位和魅力。今年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和7.2%。目前,正在推进三江口、街津口两大景区4A创建工作。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了今年重点建设10个示范村、15个达标村,将沿路、沿江、旅游景区的中心村和乡镇所在地作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推进,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国家大力改善民生的机遇,着力为民增添福祉。

  作为全省民生工作十强县,同江市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开展的着力点,今年以来,全市民生领域投入8.3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1.2%。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在教育事业方面,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了体育健身中心基础工程建设;推进了第一小学、第四小学旧楼改造和第二幼儿园项目建设,改善了教学条件。在卫生事业方面,投资2600多万元,推进了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妇幼保健院、村卫生所等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医疗卫生环境。投资2100万元,正在建设全国唯一一座集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和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为主要功能的赫哲族文化中心,八岔赫哲新村建成并投入使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失业金、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发放标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100%;全力促进高质量就业,2015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83人,对俄劳务输出1506人,职业介绍7344人,为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1%以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破案率同比上升55.9%,已经连续八年获得了省级平安市的荣誉称号。

  正在建设中的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

  浓郁的赫哲风情。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钓鱼台景区。

  同江市农村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类农村资源的确权登记、经营权流转、担保抵押等服务。

  国家AAA级景区——同江市三江口起点广场。

  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黑龙江水运第一大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