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现场
搜 索
哈佳铁路六标段建设工人的心愿:抓紧时间搞好建设期待团圆
2015-10-27 09:18: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董新英 狄婕 那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马鞍山隧道施工现场。

  黑龙江日报10月27日讯 在新建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第六标段的制梁场、隧道、架桥现场等各个岗位工作的建设工人有2000余人,这些建设者们远离家乡,风吹日晒,在偏僻的工地上,一干就是大半年,有的建设工人一年到头也回不去一次家。繁重的工作和乏味的工地生活,让这些建设工人看上去普遍比实际年龄大。

  21日晚,在新建哈佳铁路依兰县羊角沟制梁场,记者看到了夜班工人制梁的工作场景。在高高的制梁模板上、大型提梁机上,工人们专注地工作着。地处依兰县郊区的制梁场很空旷,在零下四五摄氏度的寒风中,工人们带着安全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用对讲机彼此联络。制梁场经理高德欣说,T梁的制作是路桥建设的基础。制梁场人休机不休,24小时不间断制梁,这样的天,夜班工人工作环境更艰苦。采访中,记者得知高德欣是富锦人,今年37岁,虽然这个工程离家并不太远,但却没有时间回家。每天他的工作地点从制梁场到架桥现场,一刻不得闲,他说,当一片一片T梁拆模装上运梁车时,他觉得离回家的日子就近了。

  2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马鞍山隧道施工现场,在这里,想见到工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鞍山隧道技术主管王龙生告诉记者,工人都在隧道内施工,隧道从打孔、放炮、喷射混凝土、进行初期支护等,工人们都要在隧道内进行。隧道里面烟尘多、噪音大,每天有160人在隧道内施工,为了确保工人们的安全,必须一次次强调安全施工。记者注意到,在隧道前有一块LED显示屏,每个工人进入隧道除了进行书面登记外,也会在显示屏上显示。29岁的王龙生告诉记者,今年他有一件大喜事,年底就要结婚了,为了和女朋友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他把女朋友带到了工地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婚假能多放几天。

  在展望一号架桥现场,记者看到了在广袤的田地上空已经架起的部分桥梁,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桥,架桥现场经理岳云说起架桥的事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展望一号大桥一共有57跨,现在已经架到了第48跨。在第48跨桥墩下,岳云手指着已经架好的桥梁让记者看,记者看到,桥墩从20多米高到近70米高,放眼望去像一面石灰墙。70多米长的架桥机,147吨重的T梁,一眼望去,并不能尽收眼底。岳云是内蒙古人,采访中,他有些匆忙,最常说的话就是,“还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要到桥面上继续监督工作去了。”这个内蒙古硬汉和很多工人一样,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

  在中铁十九局指挥部,新建哈佳铁路第六标段工程部长王存帮对记者说,在新建哈佳铁路第六标段的依兰牡丹江特大桥是跨江施工。水位深度达10米,施工困难,需要用钢板桩做围堰,在那里从事建设工作的工人更加辛苦。新建哈佳铁路第六标段常务副经理张海波对记者说,新建哈佳铁路第六标段有制梁场、隧道、架桥现场等工区,在这些工区中,一片嘈杂的制梁场算是比较舒服的工作场所了,其他工区的工人们工作环境可以说是荒郊野外,与沙子、水泥、混凝土和硬邦邦的大型机械为伴,一点点看着桥梁架起,可以说没有任何业余生活。

  在新建哈佳铁路第六标段各个工区的建设现场,面对记者的采访,工人们没有抱怨,都说常年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难度他们都习惯了,让他们心里越来越满足的是,他们在工地上的吃住条件越来越好了,完成施工任务,他们就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了。

  从建设工地离开的那一刻,记者从未如此期待天气不要那么冷,风不要那么大……

责任编辑:李澄

【专题】开往三江平原的快车 哈佳铁路构建两小时经济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