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0月29日讯 龙江不缺好蜜源,龙江也可以酿出金质蜜,这是不争的事实。龙江蜜何时能够叫响全国,走出国门?这也是我省许多龙头蜂企掌门人的心声。记者经过连日的走访,并与我省蜂业行业相关权威人士对话中不难发现,他们都在为如何提升我省蜂蜜的生产质量或是品牌价值努力着,龙江蜂业将迎来更灿烂的春天。
收蜜严格把关企业定期接受抽检
蜂蜜质量关一直是制约着蜂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此,杨玉华认为,蜜的质量还要从根源抓起,达不到标准的蜂企不能收购,更不能让它们流入市场。
20日9时许,前晚刚从哈尔滨参加中俄博览会赶回虎林的杨玉华顾不上多休息几天,就马不停蹄地来到公司,对早上送来的6000斤蜂蜜进行抽检。作为总经理,原本这种工作可以交给其他人处理,但由于这是第一次收购这个蜂农的蜜,杨玉华要亲自检验。打开桶盖,用筷子挑起看弹性,紧接着又闻一下,然后对一旁的质检员交代可以做进一步的检验。“毕竟以前没合作过,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必须要亲自鉴定一下才好。”杨玉华告诉记者,凭借自己几十年的从业经验,是不是好蜜,基本可以辨别出来。要是质量不过关的蜜,当场就会让蜂农带回去,“不能因为质量问题砸了我们的招牌。”
“天然蜜自然能卖上好价钱。”蜂农摇蜜期延长,将蜂蜜中的水分蒸发,达到较高的浓度,这样基本就是天然蜜。同时,定期对蜂业企业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杨玉华说,最近一段时间,质量监督部门每隔半个月就会到公司进行产品检测,这较之前每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检测一次,更能约束企业把好质量关。
“养蜂不是一蹴而就,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才能掌握技术,因此对蜂农培训势在必行。”饶河东北黑蜂产业集团总经理江威表示,养蜂除了天气、蜜源等因素外,其余的都是人为养殖技术,如果不对蜂农进行技术上的指导,那么蜂蜜的质量就很难把控。
建蜂农合作社联合体规模化经营
金牌蜜的酿造,光靠质量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管理者。
由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战立新担任理事长的虎林市森蜜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已经7年之久,目前入社成员有218户,实有蜂群2万多箱,辐射带动周边蜂农300多户。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已建立有蜂资采购部、蜂业生产技术部及蜂产品销售部等。战立新介绍,合作社采用“企业+协会+基地+蜂场”的联合体经营模式,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蜂场”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使其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2009年,合作社选出50户,建立起第一个蜂业联合体。联合体按金牌蜂场管理制度,引入市场手段,建立管理机制,设立蜂场管理员,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分红返利等。“合作社的建立,实现了销售千万元的目标,蜂农人均纯收入二三万元,比周边蜂农收入平均高出近1万元。”说到这儿,战立新颇有些自豪。
强强联合规模化养蜂,走产、供、销一条龙模式,也是省蚕蜂技术指导总站王淑芬站长所倡导的。王淑芬指出,由于我省养蜂生产规模小,属于滚雪球式发展,其运行机制不健全。因此,可以将不同规模的企业与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实行股份制经营,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集团军作战,形成股份制的形式,使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增强,更好地把握商机,使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服务。遇有灾年时采取合作互助形式解决,技术问题和商业决策由股东共同协商。组织销售收入一部分用于再发展资金,另一部分按股份分红。“蜂业合作社能有效提高蜂产品质量,对稳定蜂产品价格、产品多样性及蜂产品销售起到关键作用。”
不断研制开发打造名牌系列产品
饶河东北黑蜂产业集团拥有“饶峰”蜂产品几十种,蜂蜜、蜂王浆、各式花蜜、蜂花粉等系列产品更是占据半壁江山。他们也在积极研究新产品,比如蜂蜜饮品,如何将蜂蜜入药,同时在蜂蜜的包装上下功夫,做出适合不同购买需求的蜂蜜。江威认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绝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或几种产品上,只有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才能让品牌影响力不断壮大。
王淑芬表示,养蜂计划性强,便于网络管理,把生产和销售指标统一起来,运用“信息高速公路”发布产品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在创名牌的基础上形成系列产品,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制定相关措施,以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蜂产品的加工不能停留在过滤、脱水上,要从生产成熟蜜上着手,开发研制系列蜂产品。”王淑芬称,通过产品的信息反馈,以蜂产品多样化投放市场。此外,尝试组建大型的养蜂集团,积极与国内外客商合作,实现网络生产,网络管理和网络销售,敢接各种订单,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期待政策资金扶持做好顶层设计
“我们期望蜂业行业要多一些团结和理解,多一些一致对外。”杨玉华忧心地说,当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稳定住这个行业。着力蜂业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做好蜂产品标准的顶层设计。把影响蜂业发展的问题摸清楚,把解决问题的路径找到并解决好。
王淑芬建议,除了蜂企自身要找到合适的发展之路外,我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也必不可少。王淑芬解释称,我省目前缺少地方配套资金支持,没有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专项资金扶持,这其中包括养蜂生产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引进,蜂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东北黑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养蜂移动平台购置补贴、蜜蜂标准化规模示范蜂场建设等。
我省的蜂业精英们对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希望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合理的引导,在资金和政策上重点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合力支持打造名牌产品;各级财政给予支持,对蜂产品贴息,给蜂农一些补贴,增加养蜂积极性。
在对话我省蜂业精英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作为一名蜂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龙江蜂蜜做大做强,不仅关乎到百姓能否吃上放心的金质蜜,更重要的是让蜂蜜这个龙江绿色食品能够从我省走向全国,代表国家冲向世界的蜂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