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4日讯 10月26日,一场雾霾突袭大庆市,短短一周后,雾霾卷土重来。
昨日,大庆市PM2.5浓度再度超标,多个监测点数据显示为重度污染。
市民出行都已发现,灰蒙蒙的天,能见度极低,轻吸一口气,都能闻出刺鼻的味道。街头的行人纷纷戴上口罩、加快脚步。
记者获悉,相比10月26日出现的今秋“首霾”,昨日的污染情况要更加严重。
有网友不禁调侃:“相对于京霾的沉重,沪霾的湿热,还是更喜欢庆霾的醇厚。”

环卫工站在雾霾里。
市民出行“云里雾里”
昨日清晨,许多市民起床时还不禁纳闷,都几点了,天怎么还阴沉沉的。有些市民以为是起了雾,出门后本想深吸一口湿润的空气,却被呛得直咳嗽。浓烈的烟灰味,让众市民直呼“受不了”。
7时30分,正是上班、上学的高峰期,记者在市区的各主要道路上看到,因能见度低,车辆都放慢了速度,打开了雾灯,学校周边堵车格外严重。
记者在黎明湖周边看到,风景秀美、高楼林立的景象已然不复,只有雾蒙蒙的一片。
市民李先生说:“年年到这个时候,雾霾就频繁出现,虽然大庆市环境治理得很好,但也抵挡不住烧煤、烧秸秆啊。”
有市民提到,今年全国各地都禁止燃烧秸秆,为何今天的空气里依然有这么明显的草灰味,难道在大庆市周边,依然存在这种现象吗?如果真是如此,相关部门应该严厉打击。

夜晚的灯光被霾“锁住”。
网友调侃颇显无奈
雾霾给市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已然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在大庆市几个活跃的论坛里,只要是关于雾霾的帖子,点击率和回复率都是最高的。
打开手机,朋友圈里也全是关于雾霾的图片和状态。甚至有些网友编出了段子,来调侃突然来袭的雾霾天气:
“相对于京霾的沉重,冀霾的激烈,沪霾的湿热和粤霾的阴冷,我更喜欢大庆的醇厚。它是如此的真实,又是如此的具体。黑土的甜腥与秸秆焚烧的炭香充分混合,再加上尾气的催化和低气压的衬托,使北霾口感甘冽适口,吸入后挂肺持久绵长,让品味者肺腑欲焚,欲罢不能。这是人类的辛劳与自然的馈赠共同作用的结晶。”
有网友称,调侃是无奈的,现实是残酷的,好的环境还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
还有的网友称,天气永远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希望我们能远离这种坏天气。
2个区严重污染
昨日6时左右,市气象台发布预报,3日、4日空气质量较差,有霾出现,提醒市民注意预防。
昨日14时,大庆市环境信息AQI(空气质量指数)数据显示,萨尔区为214,大同区为321,龙凤区为400,红岗区为203,让胡路区为121,其中,大同区、龙凤区为严重污染,萨尔图区、红岗区为重度污染,让胡路为轻度污染。
龙凤区、让胡路区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他区域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
对比10月26日出现的今秋“首霾”,昨日的污染情况明显强于上次。
昨日7时10分,我省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绥化、哈尔滨、牡丹江、七台河地区有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但并不包含大庆市。
冷空气赶来解围
目前,大庆市已进入供暖期,市郊有焚烧秸秆的情况,再加上近日升温、风力较小,高空形成了逆温层,就好像一床棉被将污染物罩住了,因此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冷空气是霾的克星,每日15:00以后,气温逐渐降低,雾霾会逐渐减轻,但是要想真正消散,就要等到冷空气来吹走低空的灰尘,我们才能重新获得好天气。
明日,冷空气很给面子,强势回归,会把这两日不太正常的升温打压下去,最低气温将再次回到零下。
根据最新卫星云图变化显示,今日大庆市无降水云系,高低空气压场显示处于高压后部控制。具体来看,今日晴有时多云,风力3-4级,气温略有下降,最高气温为11℃,最低气温为-2℃。明日晴有时多云,风力稍大,气温继续下降,最高气温为3℃,最高气温为-5℃。
今日大庆市空气质量较差,雾霾天暂未消散,请市民朋友减少室外活动。
遇到雾霾天气,儿童、老人或者患有心脏病、肺病等疾病的易感人群应留在室内,出门时要佩戴口罩,避免在室外长时间、高强度地运动。
在户外活动后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尽量不要开窗通风。
同时,雾霾天能见度低,广大司机开车时应放慢车速,保持安全车距。
秸秆依然在烧
去年同一时期,大庆市就曾连续多日遭遇雾霾天。本网调查后发现,城市郊区及周边大肆燃烧秸秆是雾霾祸首之一,进出大庆市的要道——大广、哈大沿线燃烧秸秆的问题尤为严重。
燃烧秸秆产生的大量浓烟,不仅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更严重影响到市区的空气质量。
据陈先生讲,昨日上午他开车前往哈尔滨办事,在哈大高速安达到肇东这段路上,看到许多村屯都在燃烧秸秆,浓烟滚滚,甚至还能看到明火,高速路上能见度低,行车安全受到影响。
陈先生说:“一早上起来就能闻到很刺鼻的气味,当时还在想,市区里怎么会有这么浓的烧秸秆的味道,上了高速才明白,原来整个市区已经被浓烟包围了,空气质量能好才怪。”
大庆市在环境治理上从未懈怠,蓝天碧水与城相伴,“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不单单是句口号,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有义务共同维护这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