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种植“德美亚”跳好“三部曲” 农户增产增效有保障
2015-11-04 09:36:3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郎艾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4日讯 (记者陈显春 郎艾迪) 近日,东北网记者跟随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垦丰种业)工作人员,相继走访了农垦红兴隆管局和北安管局的部分玉米种植户及收购企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户选种德美亚系列品种,只需跳好“选种、收获和销售”三部曲,增产增效能得到充分保障。

玉米收获现场。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良种得需良法耕种

  走进垦区前,垦丰种业总经理刘显辉向记者推荐旗下所经营的德美亚1号、2号和3号系列玉米品种时说,三个品种因成熟期不同,适合种植在不同的积温带,1号的优点是内含物高,属于角质型,适合做饲料、做酒精转化率高、食用出成品率高;3号属粉质型,适合加工,比如做味精、玉米胚芽油等;而2号则介乎两者之间。

  带着对德美亚系列品种的初步认识,记者一行踏上了垦区的体验之旅。

  10月27日下午,红兴隆管局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的玉米种植户杨德清对记者说:“我种植多年玉米,最近三年,引进德美亚品种后,我才开始大面积种植,该品种粒长、棒大、芯细、产量高,还有抗倒伏、抗病害等优点,尤其是脱水快的特点,收完就能卖,不压资金。”

  “良种必须配良法耕种,才能使良种表现得更优良,”垦丰科沃施种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伟说,“垦丰种业投资上亿元资金购进了精选种子的机械设备,经过精选的种子,形状大小均匀一致,为接下来在垦区推行的精密点播创造了先决条件,精密点播省人工更省种子,并且保证苗齐、苗均、苗全、苗壮。”

  北安管局赵光农场素有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之美誉,10月28日,该场副场长苏兴俊受访时说,自200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德美亚1号后,使该场的机械程度焕然一新,原先老旧的机械被淘汰,继而引进了技术水平及性能更先进的进口机械,用以对玉米精密点播。

  赵光农场农业科科长黄继民说,由于精密点播全程机械化作业,确保了适时播种、抢种,不耽误农时。


玉米入库晾晒。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一场大风引发收获的思考

  毫无疑问,垦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打破了传统的耕种方式,也为良种发展创造了必然条件。

  苏兴俊说,赵光农场2009年开始大面积播种德美亚1号,从最初的9万亩到现在的43万亩,种植面积递增的过程也是德美亚1号在该地域的发展缩影。

  2011年7月31日,一场8级大风降临赵光农场,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全部倒伏,最终亩产不足千斤,损失惨重,而德美亚1号却因超强的抗倒伏能力,抵御了8级大风,平均亩产1500斤。“一场大风深深地教训了那些认为德美亚种子贵的人,贪图便宜的结果就是占不到便宜。”苏兴俊说。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种植德美亚系列品种的种植户看中的是德美亚另一个优点,那就是脱水快,收获就能出手销售。

  时下,红兴隆管局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郭敏的玉米田里,新翻的黑土油亮亮的,一根根垄笔直地伸向远方。站在地头,郭敏对记者说,“我今年种植900亩玉米,选的品种是德美亚3号,9月18日收获完就卖了,每公顷产量达14吨多。早播、早收、早卖,然后抛茬整地,为了春天早播。”


入库的玉米等待烘干。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销售端种子品质再现明显优势

  北安农垦富龙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淑英在等候采访时,询问她是否收玉米的电话不停响起。据她介绍,合作社的1.3万亩耕地全部种植了德美亚1号,合作社建了一座日烘干能力1千吨的烘干塔,她除了加工自己合作社的玉米,还需购置大量的玉米用来烘干待售。“种德美亚1号就是省事,春天种上了,趟两遍地,喷一次矮壮素,就等收获了,而且是全程机械化耕作。”孙淑英说。

  据北安管局龙镇农场副场长韩贵增介绍,能做到籽粒直收的只有德美亚系列品种,因为德美亚脱水快的特点,收获时的含水量能达到30%,适合籽粒直收,超过这个含水量的其他品种,只能收棒,然后回去晾晒一个冬天,春天时才能脱粒。该场种植的14万亩玉米,在10月17日就全部收获并且出售。

  韩贵增带领记者来到了辖区内的一家收购企业,据该企业经理魏茂全介绍,截止目前,在20多天的时间里已收购德美亚1号、2号8万吨,还将收购一个月既完成仓储。记者了解到,他自己还种植了6万亩玉米,品种是德美亚1号。

  记者采访时看到,一辆辆买粮车驶进该企业院中,问道为什么偏爱收购德美亚系列玉米时,魏茂全说:“品相好,容重好,卖相就好。”

  农垦北安管局种子管理局局长宫玲介绍说,管局500万亩耕地,其中种植玉米197万亩,自从有了德美亚系列品种后,给北安管局种植结构带来了重大变化,现在种植户愿意种植德美亚系列品种,收储企业愿意收购德美亚玉米,是因为比较效益高。种植户、收购企业均受益于此。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