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13日讯 因为在网络上多次发布虚假恐怖信息、制造恐慌,我省警方联合韩国警方将境外传谣者李某某在韩国抓获并押解回哈尔滨,目前李某某已被审查起诉。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后,等待李某某的将是刑法的制裁。

红色通缉令
跨国打击网络传谣者
2014年6月17日,哈尔滨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在网上巡查中发现,有一名叫“脱脱粉木耳”的人在百度贴吧——哈尔滨吧发帖称:“哈尔滨机场有炸弹”。两小时后,民警又发现一名叫“东北大嫖客4”的人在百度贴吧——哈尔滨吧发帖称:“哈尔滨火车站有炸弹”,随后该人陆续发布9条此类恐怖信息,称:“哈尔滨机场高速封道”、“哈尔滨机场封停”、“中央大街着火,房子烧塌”、“松雷着火、房子烧塌”等。为确保安全,哈尔滨警方动用近千名警力对哈尔滨市的机场、火车站等相关地点开展了近三个小时的安全检查,对乘客、行人进行安全疏散,排查了28个可疑爆炸物,最终确认上述信息均为虚假恐怖信息,期间造成4趟列车晚点,近8000名旅客滞留。
经查,发布虚假恐怖信息的账号登陆所在地为韩国,还先后在百度贴吧发布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和石家庄机场和火车站有炸弹等类似虚假恐怖信息。警方查明犯罪嫌疑人叫李某某,男,朝鲜族,1979年生,大庆市人,于2014年4月赴韩国。鉴于案情重大,危害严重,2014年6月24日,经公安部批准,对该人进行上网通缉抓捕,并协调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
5月31日,我省警方赶赴韩国,将李某某押解回国,并组织开展审讯工作。经审,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于2014年4月从大庆去韩国投奔母亲寻找工作,因为工作辛苦,不会韩语,生活十分枯燥,平时的娱乐方式仅有喝酒和在网上发帖。2014年6月至今年1月期间,多次在网上肆意编造发布了各种虚假恐怖信息,来吸引网民的关注,寻求精神刺激,自认为其身处境外,国内的公安机关不会查到他,更不会抓到他。直到今年3月,其发现护照被注销,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因触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涉嫌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已被审查起诉。
盲目转发
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今年以来,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一些“恐怖信息”、“虚假广告”的内容,甚至还有人利用“贫困求捐款”、“帮忙找孩子”等看似传递正能量的信息四处传播,伺机诈骗。然而,不知情的网民跟风、盲目转发则会扩大虚假信息的传播,触犯法律。
8月14日,兰西县一网名为“麻城大小伙”的网民在百度贴吧兰西吧发布了一条信息:“据说现在天津爆炸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300人,有一个小区的人无一幸免!消防武警官兵400余人在爆炸中牺牲!”等不实信息。这一信息被不明真相的网民浏览并且跟帖,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兰西县公安局网安大队立即对该网民进行查证,并将发帖人于某传唤至公安机关。在证据面前,于某对自己发布虚假信息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于某因散布谣言、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9月25日,一条“俄罗斯27只黑熊跑到我省北安赵光农场境内伤人”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内被传开。10月15日,同样的信息又在逊克农场当地居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传开,一时间引起了当地市民的恐慌。经过侦查,北安农垦公安局网安大队将两名在网上散布谣言的李某和张某抓获,因二人的行为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警方分别对二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据办案民警介绍,网络是一个公共平台,网民在传播时因对内容的真实性不加斟酌,使得信息失真成了一种趋势,误导民众,引燃负面情绪,影响人们对一些事件的分析判断。在这个人人都是“广播员”的时代,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些思想激进、对社会有抵触情绪的网民起哄,很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转载加工虚假信息也有可能触犯法律。
网络推手
传谣牟利将获刑
8月29日9时许,牡丹江农垦公安局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网名为“文爷911”的新浪微博在网上发布了一条信息称,“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八农场前段时间抓获了四名恐怖分子,最近又有十几名恐怖分子来到这里准备报复,现在整个农场的人民都非常恐慌……”这一消息发表后,引起少数网民转发。9月1日,网名为“乌苏里特产”的微博账号,加工了此微博信息后,再次传播该虚假信息,警方先后将郭某、李某二人抓获,均被依法处以5日行政拘留的处罚。
既然网络传谣已构成犯罪,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在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先,传谣者是为了非法牟利,达到个人目的。当前网络推手已经成为一股潜藏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稳定因素,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制造热点事件,诋毁污蔑等手段组织炒红他人或者诋毁他人从中牟取非法利益,也有通过非法删帖的手段收取大量黑钱,在利益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制造、传播网络谣言“发家致富”,甚至形成了专业的组织专门制造“网络谣言”,从中牟取非法利益,从而滋生犯罪,误入歧途。
另外,有些传谣者是为了影响政府部门公信力,破坏社会稳定。纵观网上曝光的造谣传谣事件,大多离不开“官”、“富”、“商”三字。利用了部分网民仇官、仇富、仇商的心态,失去了理性判断,进而以谣传谣。
我省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有的谣言是在一定事实依据基础上再加工,在网络上的欺骗性和传播力更强,甚至一些新型网络谣言打着“辟谣”旗号出现,成为“谣中谣”。针对这一现象,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规定,对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全民抵制
大家共同举报造谣者
面对花样翻新的网络谣言,公安机关发现,网络传谣大部分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死亡焦虑主题;其次,谣言喜欢用“100%”、“第一”等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人们的恐惧情绪;最后,其消息源往往专业性不强,且与所述主题相关性差。
警方提醒,面对网络谣言,市民首先要理性面对。现在的微博、微信上信息更新很快,我们要抱着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不能头脑发热,感觉写得很不错,就相信了。一定要理性面对,客观分析。其次,网民要有自己的思考。当看到某个信息时,应该怀着辩证的态度来看,不能因为转发的人多了就认为是真的,也许存在很多的水军在转发,市民可以先上网搜搜有关的信息。如果市民不知信息是不是谣言,就不要去转发,否则就有可能触犯法律。另外,面对网上的言论,市民无法辨别是不是谣言的,可寻求警方帮助,或者向警方举报一些涉嫌造谣的信息。
近年来,很多危害社会稳定的谣言都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出来的。以前,人们总是忽视传播者的责任,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造谣者和传播者都列为约束的对象,这将更好地净化互联网环境,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