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抽我的吧,没事!”13岁孔德臣要捐干细胞救爸爸
2015-11-17 10:56:01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国玉 张涛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1月17日讯 今天是11月17日,当你读到这段文字时,一个名叫孔德臣的虎头虎脑的13岁男孩,正躺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临床研究所110病房里,采集造血干细胞,然后输入到患有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已经历过五次化疗的35岁父亲身体里。医生说,经过这样两次“小马拉大车”的捐献,他父亲就有七成概率能够长期活下去。父亲孔令军曾三次坚决拒绝这个治疗方案,可他拗不过儿子撸着袖子大声说:“抽我的吧,没事!”

  捐献前最后一次探视

  儿子疼得睡不着却笑着给爸爸鼓劲

  16日早上,记者在医院见到了13岁的孔德臣,他是个虎头虎脑带着笑脸的男孩子,但因为打了药,身上疼,前一天折腾到凌晨4点多才勉强睡着,所以他有点蔫蔫的,盖着被蜷缩在床上,见有人来才精神起来。他对记者说,自己已经去采骨髓的房间看过啦,有两张床、一台仪器,还用手比划着要在哪里插管,好像对整个流程都很清楚,特别从容的样子。但在这个孩子的眼中,记者还是看到了几分迷茫。

  妈妈李金芬说,自从知道爸爸病了以后,孔德臣瘦了好多,因为知道家里困难,啥都舍不得吃,可现在虽然打了药没胃口,孩子反倒强忍着多吃肉,好增加营养,这是第一次来哈尔滨,他也哪都不想去,就说等爸爸好了一起回家。

  到探望时间,孔德臣就和妈妈一起去无菌病房看爸爸。因为身上没劲又觉得冷,趁着妈妈和爸爸说话,他就找到一个爸爸看不见的角落蹲下,也让疼痛的腰能舒服点。但出现在爸爸面前时,他又是乐乐呵呵的了,鼓励爸爸多吃饭,说马上病就要好啦。父子俩都把手放在病房玻璃上,好像这样就能碰触到彼此一样。

  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

  爸爸趴床上哭四个小时 说啥也不治了

  孔德臣一家是牡丹江西安区小莫村人,爸爸孔令军曾是村子里体格最棒的,一米八十多大个,200斤重,村里人喊他“孔胖子”。李金芬说,丈夫特疼孩子,男孩淘气有时闯祸,可丈夫从来舍不得打一下;早上五六点就出门干电焊,晚上回家累得很,但儿子喜欢下象棋,天天拽着他杀一个多小时,输了还要耍耍赖,丈夫没见过有一点不高兴。

  今年5月1日,夫妻俩带着儿子去当地北山公园玩,孔令军走了半小时就觉得浑身疼。第二天晚上,他开始发烧,半个月也没好,去当地医院检查,大夫让直接办理住院。5月26日,他被确诊患上了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知道诊断结果的那一刻,这个壮汉崩溃了,他趴在床上嚎啕大哭了四个多小时,从第二天开始拒绝吃饭,被五六个医生护士按着还吵吵着要出院,说啥也不治病了。李金芬说,她知道丈夫是心疼钱。


 

  爸爸隔离治疗儿子找到医生

  “我半个月没见着爸爸了,能让我陪陪他吗?”

  当地医生告诉李金芬,她丈夫身体里85%细胞都被感染了。最初孔令军得病的事是瞒着孩子的,可有一回李金芬和婆婆通电话说病情时,婆婆那头听她说了很久都没出声,随后电话里突然传来了哭喊声:“我要见爸爸!”李金芬这才知道电话是被儿子抢走了。从此每天只要有家人来医院,孔德臣都要跟着。

  孔令军在隔离病房治疗时,医生原本只允许妻子进去陪护,直到有一天孔德臣自己找到医生说:“大夫,我还有20多天就开学了,以后就没那么多时间了,你能不能让我也进去陪爸爸啊,我都半个多月没见着他了。”医生实在没法拒绝孩子的恳求,只能同意他和妈妈一起进病房。李金芬哭着说,她明白孩子的心,当时是丈夫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孩子就怕他爸哪天突然没了,连面都见不上。

  爸爸哭着坚拒儿子献干细胞

  “我生你天经地义,哪能让你救我的命!”

  在牡丹江化疗两次都没有效果,他们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临床研究所求助。经过五次化疗,孔令军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主治医生王志国建议他立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但联系中华骨髓库配型最快也要3个多月,而孔令军的病情比较危急,生命随时可能有危险,因此最好从近亲当中进行配型,可结果只有13岁的儿子最为合适。

  这个方案立刻被孔令军拒绝了,他不肯拖累孩子。当儿子第一次进隔离舱劝他时,他哭着对儿子说:“我生你天经地义,哪能让你救我的命!”

  孔令军一心想等骨髓库配型,但就在他第一次拒绝建议不久,无菌仓内另一名患者突然病发,两天后就告别了世界。这让孔德臣坐不住了,他撸着袖子在电话中大声对爸爸说:“抽我的吧,没事!”主治医生王志国也告诉孔令军,现在是采用药物将造血干细胞逼到外循环当中再采集,长期来说对捐献者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尽管孔令军三次拒绝,但家人和医生还是不停劝说,见到儿子特别执着的劲头,孔令军最后还是同意了。

  主治医生:

  两次移植后

  长期生存概率能达七成

  主治医生王志国告诉记者,孔令军属于白血病患者中高危群体,能通过化疗抢救回来已经很少见了,但目前只要按计划治疗,两次移植后长期生存概率能达到约70%,只是钱是最大问题,移植费用大约在25至30万元,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费用还要十几万,而患者前期治疗已经花费了30多万,现在就剩10万元了。

  李金芬说,丈夫患白血病后,所有亲友都借遍了,耕地抵押了,家里一片价值10万的林地,为了救急2万也卖了,村里和当地好心人还组织了一些捐款,但还差很多,现在自己65岁的公公出大力,打一天70块钱的零工,60岁的婆婆在牡丹江挨个饭店敲门求助,才凑了几百块钱。李金芬哽咽着说:“如果没有希望,我们也就认命了,但现在只差救命的钱了。”她把此前别人的捐款都记在一个本上,说丈夫真的治好了,一定要把钱还上,这都是恩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迟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