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7日讯 室外白雪皑皑,宁安市新农韭菜合作社大棚里却一片忙碌。当大多数蔬菜种植商都在愁销路的时候,新农韭菜合作社却为订单太多而犯愁。该合作社年产韭菜约2500吨,今年接了跨国大单,韩国客商欲与他们签订4000吨的大单,对于这笔供不应求的大订单,合作社只能逐步供应。
宁安韭菜为何这么牛,因为它种出了20年前的味道。记者采访看到,新农韭菜合作社社员正在大棚里忙着给韭菜地铺土、铺粪、施生物肥和钙,这批韭菜将在明年元旦左右走上市民餐桌。宁安市新农韭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继新说,韭菜和其他蔬菜种植不同,种植一年,便可一茬一茬地收获,10多年不用种,只需要给韭菜地铺土铺生物肥就行,一茬韭菜生长期50天左右,所以这个冬天,元旦和春节他们都能生产出当地韭菜。新农韭菜合作社的韭菜地还有20多年前种植的,因为韭菜根一直在生长,仍在一茬一茬收获,今天我们仍能吃到20年前种的韭菜。
据了解,宁安种植韭菜有多年历史,当时农户还没有“有机”的概念,只是想种放心安全的韭菜,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用纯农家肥种植,人工拔草,当这些土方法种出的韭菜走上市场接受检验时,发现已经达到有机标准。今年,宁安韭菜还获得了“身份证”,该合作社投入40多万元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基地生产全程可控可查,韭菜种植资料保存3年以上,并且对批次产品加上了防伪身份证二维码,让每一捆韭菜都有了身份标签。可追溯的有机韭菜不但线下销售火爆,同时在该合作社网站实现了线上销售。老百姓都说,能够吃上“新淇翔”牌韭菜,是一件高大上的事。一年四季,宁安韭菜分批上市,供不应求。现在,他们的产品也呈系列化逐年扩大,韭菜、韭菜花、韭菜苔远销到哈尔滨、佳木斯、吉林、延吉、敦化等地。眼下,他们从韩国引进了韭菜收割机和韭菜清洗设备,计划做净菜上市,目标是韭菜从超市买回家就能直接包饺子。同时打算做韭菜深加工产品,如韭菜饮料及保健品等。
宁安市蔬菜办主任苑战利介绍,2003年,宁安市渤海镇西地村与双庙子村成立了新农韭菜专业合作社,这些年,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到周边的龙泉村、渤海村、白庙村等村屯,形成了总面积4000多亩的大型韭菜生产基地,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韭菜生产基地,并打出了“新淇翔”品牌。合作社基地农药废弃物及蔬菜残体100%采用无害化处理,在种植前合作社与每户农户签订回收协议,保证回收,宁安韭菜都是订单式销售。
鲁继新说,每到韭菜收获季,西地村、双庙子村便热闹起来,人来车往,还有大批外来人到合作社打工;目前合作社入社农户1000多户,每平方米韭菜收益30元至35元,一年销售韭菜5000万公斤,韭菜让农户鼓起了腰包,保守估计,今年,合作社将实现销售收入5160多万元,销售利润4000多万元,农户每户增收8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