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一家三代与鹤结缘 90后大学生放弃保研回扎龙养鹤
2015-12-07 11:12:00 来源:生活报  作者:周际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2月7日讯 30年前,齐齐哈尔姑娘徐秀娟曾在东北林大自费进修。30年后,一张容貌相似的年轻面孔,同样出现在了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课堂上。

  尽管血脉相连,但时光和生死,横亘在两代人之间,让她们无缘谋面。

  今年22岁的徐卓,是徐秀娟的侄女。她最近一次看到姑姑的影像,是在11月9日的《新闻联播》上。此前,大型芭蕾舞剧《鹤魂》在北京首演,故事正是以徐秀娟为原型。

  出生于驯鹤世家的徐秀娟,是我国环保战线上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28年前,为寻找走失的天鹅身陷沼泽,牺牲时年仅23岁,传唱一时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正是为她而作。

  岁月荏苒,28年匆匆流逝,但这个“真实的故事”仍在延续……

  “驯鹤世家”经历二次重创

  谁也没有料到,二十多年后,命运不由分说,再次给这个驯鹤世家沉重一击……

  如果不是去年的那场意外,徐卓原本应该留在东北农大,读完已经学了两年多的园艺专业,轻松享受她的大学时光。

  2014年4月19日,徐卓的父亲、扎龙自然保护区鹤类驯养繁育中心副主任徐建峰,由于连日救护鹤雏、过度疲劳,在驾驶摩托车返回保护区途中不幸殉职。

  “最初接到父亲单位的通知,说他受伤了,我和母亲没有太紧张,因为他以前下野外、做航调也经常受伤,后脚跟骨裂、缝针都是有过的。”可徐卓万万没想到,这次事故竟严重到没给父亲养伤的机会。

  在徐卓的记忆里,尽管已经过去20多年,一家人始终没从姑姑离世的伤痛中走出来。她的爷爷徐铁林原是鹤类保护工程师,女儿去世后身体一直不好,奶奶的眼睛也哭坏了,经常擦拭着女儿当年留下的红皮包。“这回父亲又走了,家里真的像天塌了一样。”徐卓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后,两位老人在医院住了很久,她的母亲情绪也不稳定,曾因服用过量的降压药而洗胃,此后一直住在疗养院里。

  “一年多了,在家里,我们从不主动提起父亲和姑姑”,徐卓轻声说,“因为知道,彼此都承受不住。”

  鹤缘,埋藏在血脉深处

  “我爸在扎龙工作18年,他属于一旦认准了,就一定要做好的那种人。”

  自1997年入职起,徐建峰每天写饲养日记,记录小鹤的生长情况。他走后,徐卓含泪读完了父亲生前的日记,在这些文字中,她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家庭之外的父亲。

  尽管出生在驯鹤世家,但跟姐姐徐秀娟不同,徐建峰的人生曾另有规划。记者找到了一段徐建峰早年接受央视采访时的视频,他坦言:“失去家人是最痛苦的,我大姐留给我的不只是光环,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

  徐建峰曾试图远离这种压力,他当过兵,退伍后进了工厂,当了干部,原本可以一直留在城里过安稳的生活。但自己的父亲退休后,他还是回到了扎龙,延续着徐家人与丹顶鹤的这段不了情。

  尽管比父亲和姐姐养鹤时间晚,但徐建峰对鹤的感情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少。在负责丹顶鹤的繁育和野外救护工作后,他很少坐办公室,多数时间穿着迷彩服下湿地,每天骑摩托车跑十几公里。在扎龙,很多同事依然记得“二哥”的那些故事。

  2007年7月,一个雷雨天,为了营救被困在草甸上的丹顶鹤,徐建峰穿着胶鞋,趟着齐腰深的水向鹤群靠近,“通天雷”两次在附近炸响,他没有止步,和同事们一起把4只丹顶鹤带到了安全地带。

  2013年7月,8只新孵化的小丹顶鹤生病了,徐建峰抱着它们轮流打点滴,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直到小鹤康复后,才想起自己半个月没回家了。就在发生意外的前一晚,为了确保白天救回来的鹤雏成活,他一直在单位忙碌到很晚。

  “这些年,经过徐建峰人工饲养、繁育的丹顶鹤有上百只,每一只鹤都像他的孩子一样。”徐建峰的同事高忠燕回忆说。


  “总觉他只是出差,还会回来”

  徐卓原本不愿接受采访。一年多来,她试图回避父亲已经去世的事实,“我觉得他只是出差,总有一天还会回来的。”

  比起“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先进个人”“齐齐哈尔市劳动模范”这些称号,徐卓显然更熟悉家里的那个“大龄文艺男中年”。他擅长摄影、爱写诗、写书法,偶尔会给家人制造点儿小惊喜,比如突然给妻子送条漂亮的纱巾。他还喜欢陪女儿一起看电影、吃零食,带她去劳动湖滑冰,摔得鼻青脸肿才回家。

  跟大多数父亲一样,徐建峰总想在女儿面前展现自己坚强的一面。徐卓记得,父亲送她去大学报到那天,分别时她还没哭呢,父亲的眼圈先红了,为了维护硬汉形象,狼狈地掏出墨镜遮住眼睛。“我到现在还记得,寝室楼走廊的光线很暗,我爸却坚决不肯摘墨镜,以前每次想起那个画面我都好想笑”,徐卓突然眼泛泪花, “可是现在,我笑着笑着,眼泪就会掉下来……”

  2014年春节期间,徐卓在闲聊时说自己馋番茄青鱼了,没想到父亲记住了,一下午跑了好几个地方,终于买齐了食材。

  “爸,你可别这么惯着我,容易把我惯坏了。”徐卓调侃道。

  徐建峰歉疚地笑了,“谁让我大年三十值班,没陪你们过节,这不‘戴罪立功’了么。”

  “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敢吃青鱼”,徐卓哽咽着说,“我怕会想起我爸……”

  拿什么怀念你,我的爸爸

  尽管嘴上说不愿想起爸爸,徐卓却用行动,选择了另外一种怀念方式。

  从业18年,徐建峰守在扎龙,看着丹顶鹤往来迁徙,自己却没能像鹤那般自由来去,但他希望女儿能像小鹤一样,“趁着年轻,多去外面闯闯”。徐卓原打算毕业后去江苏从事园艺工作,奶奶的老家在江苏溧水,她甚至设想过要接二老故地重游。

  然而父亲去世后,徐卓向东北林大的校领导请愿,希望转学到姑姑曾就读的学院,学习野生动物保护。转学不易,但她的理由似乎让人难以拒绝,“我要把爸爸的护鹤日记继续写下去”。这个倔强的姑娘,主动继承了一条注定难走的路。

  《自然保护区学》、《野生动物营养学》、《野生动物研究法》……徐卓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三年的课程。她起早贪黑地学习,成绩排到了专业第六名,却放弃了保研。

  “你再好好想想,这机会多难得。”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党委副书记玄凌劝过她,但徐卓的态度很坚决:“我想毕业后尽快回去,像家人一样去保护丹顶鹤,而且爷爷奶奶八十多岁了,我没时间再去读研了,也想离他们近一点儿。”

  由于正忙着期末考试,接受记者采访时,徐卓语速飞快、行色匆匆。她放弃了“南飞”,眼下正默默积蓄着力量准备飞回鹤乡。

  也许,对这只勇敢的“小鹤”而言,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