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22日10时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此次官方披露内容显示,在中国北疆省会城市哈尔滨建设新区,旨在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中国网12月22日)
近年来,东北经济持续放缓。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的GDP增速在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三,仅略略好于辽宁、山西。振兴东北也因此被屡次写入国家重大规划。国务院在《批复》指出,要把建设好哈尔滨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为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哈尔滨新区是东北第二个国家级新区。自1992年批复首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起,国家级新区数量已经增至16个。其中,有5个是去年批复的。今年已经批复的国家级新区已经达到5个,分别是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以及哈尔滨新区。
这么多的国家级新区建立,有人怀疑国家级新区会不会泛滥成灾,像211、985工程一样,数量在增多,质量却屡遭质疑。也有人评论称除浦东新区之外,其他大部分新区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不高,很多新区依然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开发建设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国家级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并非随意设立。比如,上海浦东新区重点围绕自贸区制度创新,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和港区协调联动开展探索;四川天府新区则围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开展探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大胆地试,新的措施办法才会产生出来,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在思考:改革需要一个突破口,一块试验场,在这里放手搞,万一失败了也不要紧,就那么一小块地方。结果“摸着石头过河”的深圳人闯出了一条特区建设的路子,其发展速度可称为“一夜崛起一座城”。
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同样要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勇气和毅力,而新区的建立就是我们试和闯的试验场。面对经济新常态,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转方式、调结构,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没有新经验、没有新办法绝对不行,新区建设要排除干扰,不断总结新的发展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用好新区这把金钥匙,道理很简单,物质决定意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只有通过新区的探索,不断总结新的发展经验,才能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