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谋篇布局新起点 经济转型再发力
2016-01-07 10:35:1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月7日讯 编者按:刚刚结束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新形势新常态下,全省各市地如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和初步尝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有哪些打算和谋划,我们选取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及森工总局,进行了认真采访梳理。

  落实“五个发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访佳木斯市委书记王爱文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佳木斯市委就召开专门会议,传达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2016年全市经济工作。佳木斯市委书记王爱文表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十三五”开局之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围绕落实“五个发力”要求,佳木斯市下步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集中力量抓好产业项目建设。落实省委上项目、扩增量为主要内容的“一号工程”,积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以投资拉动增长。重点围绕农业特色,生成建设一批食品、饮品、饲料、秸秆综合利用等农副产品加工和畜牧产业化项目,补齐我市县域经济短板;围绕中心城市消费升级和区位优势,生成建设一批旅游、文化、健康、医疗、养老和商贸物流项目,加强区域互补和产业协作;围绕促进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和扩大同日、韩合作,生成建设一批进出口加工、国际物流和境内外园区项目,深度融入“龙江丝路带”建设;围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生成建设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着力加强项目储备和梯次结构建设,推动产业项目投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三减”行动计划,推广秸秆置换黄腐酸,建设“百公里绿色稻米长廊”,切实把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中心、中国安全食品基地、东北水稻种业基地和国家秸秆高效利用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粮食由被动依赖国库收购向通过直销、包销等方式主动对接市场转变。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开展股权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闯市场。完成土地确权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实行政府项目投资资产折股量化到农民。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为方向,推动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完善和提升与区域中心城市相称的现代服务功能。着力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适度发展商贸综合体,鼓励连锁经营,加快辐射东部城市群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谋划布局公路型、铁路型、临港型综合物流枢纽和国际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加快传统大型商业业态与电子商务融合。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壮大,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投融资和运营核心平台,依托同江、抚远及俄远东独特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游、异域风情游、界江游、界岛游“四位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着眼于域内开阔视角、壮丽景观和良好气象条件,大力发展低空旅游,为“华夏东极”游注入新内涵。同时,大力培育和推动金融、会展、科技服务、商务咨询、文化创意、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城市集散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落实非公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创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普及和应用电子商务,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快打造区域中小企业集群。集中精力发展立县特色优势产业,富锦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建设佳木斯市域副中心;同江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绿色食品、对俄加工贸易和边境旅游,加快建设贸易口岸城市和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桦南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能源机械、矿产经济、新型建材、商贸服务;汤原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新材料、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桦川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机械加工和休闲旅游业,加速与市区融合。

  加快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坚持把创新贯穿全部经济工作,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实现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优化创新要素集聚的政策环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整合提升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从孵化器到产业化基地的完整孵化链条,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转化应用。研究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对佳木斯工业的新要求,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升级版。

  


 

  齐齐哈尔集聚产业实现全链条发展

  齐齐哈尔市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迅速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抓好贯彻落实,结合问题实际拿出精准招法,细化分解目标,全面更好地发挥齐齐哈尔比较优势,在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工业经济转型等七个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全链条发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在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齐齐哈尔市坚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力争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比较优势谋划项目。借助“龙江丝路带”节点区位优势,加强外向型产业项目谋划,重点谋划对俄欧进出口加工和商贸物流等项目;围绕农业和矿产等资源优势,重点谋划绿色有机食品、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依托工业存量和技术溢出优势,重点谋划升级改造、战略重组、对外合作、成果转化、配套服务等项目;瞄准国家产业导向,重点谋划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项目;围绕生产生活需求,重点谋划好电子商务、旅游、养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保证项目库动态储备产业项目不低于400个。建好园区集聚项目。提升园区规划建设水平,明确功能定位,明晰主导产业,合理摆放项目,对多年未建和经营不善的项目“腾笼换鸟”,提高园区利用效能。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借鉴甘南、泰来做法,走“工业地产”与“工业物业”相结合、整建制集群化引进项目的路子,把园区建成项目的“生成器”、产业的“孵化器”,实现园区发展模式向第四代突破。加快推进梅里斯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争晋升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示范基地;推进讷河、依安工业示范基地晋升省级开发区,争取富拉尔基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持续发力,提高质量效益,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市优化结构,种植业坚持粮经饲三元发展,压缩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增加水稻、马铃薯、杂粮杂豆、瓜菜果蔬、中草药、食用菌及青贮、优质牧草等高效作物,粮食作物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养殖业突出“两牛一猪”,积极发展奶山羊、小畜禽等特色养殖,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0个。围绕电商大数据和市场需求抓订单,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电商、农民等主体作用,加快推动结构调整。打造高端。整体推进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全链条发展。落实农业“三减两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农业物联网建设由点向面延伸,扩大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面积。发展智能仓储,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社、电商与仓储企业有效对接,通过期货、订单等方式实现合作。加快高端绿色有机食品网络营销平台建设,用平台整合品牌,用平台集合种养、加工、仓储和物流等数据,促进高端农产品集聚。夯实基础,加强水利项目谋划争取,推进水田开发、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再新建一批标准社,再新增一批省级规范社,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在工业经济转型上持续发力。齐齐哈尔市坚持创新驱动和政策促动,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县域工业实现新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围绕存量盘活和技术升级,加强与企业总部战略对接,争取将企业关键零部件、金属新材料产品和工艺列入国家强基工程指导目录,争取将重大项目资金向本市投放。引导支持各级各类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特别是推动由单一卖产品向捆绑卖“产品+服务”转变,挖掘和依托综合成本优势,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紧紧依托一重、北钢、北方稀土等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重点推进高端金属、金属复合及特种中间合金材料产业发展。创新校地企合作研发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在本地快速转化,生成新兴产业。扶持壮大中小企业。落实支持地方经济发展“22条”,简化程序、强化服务、破解难题,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选择130户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重点扶持,力争新增规上企业25家,推动企业梯次成长壮大。大力发展县域工业,把县域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重点推动食品工业向县域集中布局,谋划构建玉米、大豆、马铃薯、乳制品、苏打水等跨县域协同发展的“板块经济”,加快推动高岭土、铜矿、石材、温泉等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各县(市)将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搞好全方位、全链条服务,抓好基地配套,强化金融支持,提供科研服务,优化人才配置,推动项目扩张,形成一户龙头企业引领兴起一个主导产业、一两个主导产业撑起一方经济、县域经济群起助推齐齐哈尔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森工抓机遇扩优势补短板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016年开年之际,省森工总局为我省森工林区的改革发展,开启了新思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以生态保护建设为本,创新实施“天保工程”、“六大规划”、“四八四三”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实现森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回眸2015,森工经济发展再创新成效;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果;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民生改善取得新突破。

  2016年,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森工林区必须准确把握省委抓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着力点和关于担当有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举措;必须认清经济形势,增强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看到机遇大于挑战,看到森工拥有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通过抓住机遇精准发力,通过扩张优势补上短板,通过正面推进倒逼改革,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首先,不断加强资源管育,在生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管”,严守森林、湿地、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要“育”,加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全面实施森林抚育经营规划方案;要“建”,在整个森工林区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工作。

  其次,创新体制机制,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森工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批复后,立即启动柴河、方正、绥棱、五营林业局4个改革试点,大力推进“2+1”管委会试点,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加快城市院墙企业改革。

  第三,加快项目建设,在产业转型上实现新突破。抓住我省“打造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和“建设全国一流的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避暑度假目的地”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森林食品和生态旅游,推进黑森绿色食品、黑森森林旅游和森工金融等企业尽快上市,做大做强黑森企业集团。

  第四,强化企业管理,在向管理要效益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健全森工各项管理制度,各单位都要开展降低管理成本行动。在降成本增效益上持续发力,助力森工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在民生改善上取得新突破。继续为职工群众办好20件民生实事,多渠道增加职工群众经营性收入。要保质保量完成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道路、给排水、供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法治森工、平安森工建设,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要加强党的建设,在领导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做好当前工作。将“三严三实”制度化、常态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推动森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他们进一步明确,全林区上下要积极创新形式,推动整个森工下一步工作;要把各项工作进行目标化和指标化的分解,做到精细管理,同时在管理上实行追责制度;要在绿色食品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上,让资源优势与市场空间得到更完美的结合。要消除结构调整的顾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大气力破解结构性矛盾。要摆脱传统路径的依赖,依靠改革创新来激活存量、扩大增量。转换发展动能。向结构性改革要动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向科技创新要动能,坚持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提升。向人才创新要动能,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更加注重企业家队伍培养。转变方式方法。要善于谋划争取利用政策,找准国家政策与龙江发展契合点,谋划一批补短板、增后劲项目。要善于用项目化方式抓发展,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把导向立起来、把规矩严起来。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谋划,是一个不断细化和逐渐深化的过程。省森工总局党委表示:2016年,将带领森工林区上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精准发力、扎实开局,谱写出森工林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强化项目核心牵动 增加持续增长动力

  访大庆市委书记赵铭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发展动能、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干部作风”的要求。大庆市委书记赵铭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四个转”是我省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务实举措,是推动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保障,为大庆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尤其是转换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对大庆而言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赵铭说,大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油经济“一柱擎天”,接续产业发展不足,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受原油“量价双降”影响,大庆转型发展已进入最困难、最关键的阶段。因此,在不断深化市情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把发展壮大接续产业作为事关城市长久繁荣的战略任务,把抓好重大产业项目作为加快大庆转型发展的核心抓手”,毫不动摇地将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增动力、促发展的头号工程,以项目的率先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真抓实干。我们深入同为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东营学习考察,看到了大庆接续产业和项目建设的差距,受到的触动特别大。反思我们的差距,主要还是过去项目建设理念和抓法上有偏差,更多停留在“口号”上,抓得不实不紧,遇到矛盾困难束手无策、停滞不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没有产业项目,就没有接续产业,就没有大庆的未来”,进一步明确领导精力要转到抓项目上、项目推进要转到抓重点上、工作重心要转到抓问题上、执行落实要转到抓责任上,对项目建设的思路、方向、路径、举措以及保障措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项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坚持突出重点。我们遵循产业项目发展规律,更加注重龙头项目的牵动作用,科学定位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对有比较优势、有上升空间、有潜在竞争力的大项目给政策、给支持,对一般性项目主要靠市场机制和环境发挥作用。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既立足当前大力推进沃尔沃、忠旺、福瑞邦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伊利、大丰、兴和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又着眼长远谋划推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聚丙烯等石化大项目建设,培育“互联网+”、文化体育、养老护理等新兴业态,集中打好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各县区每年确定若干项目,依据轻重缓急排好队,集中精力抓好推进;相关职能部门将人力、物力、财力向这些重点项目倾斜。

  坚持问题导向。一个项目从招商、落地、建设到达产达效,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难事。今年以来,由市领导带队赴忠旺、华为等企业集团积极对接项目,多次深入沃尔沃、福瑞邦、大丰等重点企业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推进措施。沃尔沃整车项目已生产汽车5.89万辆;忠旺铝业高精铝项目可研报告加紧完善,正全力做好开工准备。

  坚持常抓不懈。产业项目建设都有一定的发展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立即见效。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产业项目,可能三五年都借不上力,但只要思路和方向正确、有利于长远发展,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对没有抓出结果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坚决不放松。为推动忠旺铝业项目,我们专程赴辽宁辽阳总部拜访企业领导,就深化合作开展务实交流,双方商定忠旺集团大庆基地力争三年内建成投产、项目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坚持领导上手。对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包保,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切实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带动作用。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各县区、各部门领导肩负起推动项目建设的责任,坚持解决问题亲自上手协调,对上争取亲自出马,把重点项目紧紧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二是在执行上强化落实,对谋划阶段的项目,善于结合实际找准工作承接点,全力把思路理清、情况摸透、项目做实;对已经确定的项目,不等不靠、搞好对接,按职责、按任务、按要求抓好推进落实。三是在成效上严加考核,把项目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的硬指标,突出对县区、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考核,切实通过责任的落实来推动工作的落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微

【专题】精准发力稳增长 奋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良好开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