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1日讯 (记者 陈显春 郎艾迪 ) “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余热,供给智能玻璃温室使用;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成中水,再作为垃圾发电厂冷却水。”伊春市伊春区在昔日垃圾填埋场上建立的两条循环产业链,现如今已打造成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温室里栽培的铁皮石斛。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正在发电的垃圾焚烧厂主控室。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该园区位于伊春区铁路一道口内,原来是伊春区、乌马河区和翠峦区的生活垃圾场。据伊春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高东亮介绍,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共有生活污水净化再利用和生活垃圾处理再利用两条产业链。那么,两条产业链是如何运营,又如何产生经济效益的呢?
据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厂长吕明超,该厂将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后,中水作为园区热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锅炉冷却水,同时在夏季还可以作为绿化灌溉用水以及混凝土搅拌站、彩砖厂生产用水,从而达到中水的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发酵、堆肥、造粒等无害化处理工序,制成富含多种元素的高效花卉有机肥,供给智能温室使用。仅回收利用中水和有机肥两项,每年创造的产值达480多万元。
生活垃圾由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电能并入国家电网,产生的余热为园区内企业级居民供热,炉渣由环保型砖厂作为生产彩砖的原料进行再利用。据伊春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厂长董锡海介绍,该厂年处理垃圾12万吨,发电8600万度,回收利用炉渣生产彩砖1500万块,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
智能温室里的蔬菜。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园区内伊春现代化智能玻璃温室是利用这两条循环产业链的典型代表。智能温室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分为观赏区、种苗培育区、花卉培育区和综合农业示范区。据高东亮介绍,温室利用垃圾焚烧厂产生的余热供暖,仅这一项就节省成本40万元,而温室生产的蔬菜和为全市绿化提供的花卉,又能创造50余万元的效益。现在,温室内正在实验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的栽培,若成功效益将更加可观。
在这两条循环产业链上,制砖厂、混凝土搅拌站等均已投产,在伊春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等已完全做到循环再利用,产生清洁能源创造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改善了伊春市的环境面貌,提高了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