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履职担当
陈哲
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遵循;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在党的建设伟大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作为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政治任务,在贯彻实施上狠下功夫,把《准则》《条例》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根本遵循,紧握管党治党的戒尺,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力行责任担当,切实担负起明规挺纪的神圣使命。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执纪的专门机关,肩负着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执行党规党纪的神圣职责和权力,必须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紧跟中央部署,宣传好、学习好、运用好《准则》《条例》,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把落实两个党内法规贯穿到监督执纪问责的全过程,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挺起来。要牢牢把握《准则》这个执政党道德宣示的高标准,充分运用《条例》这把管党治党的尺子,找准职责定位,坚持纪法分开、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围绕“六大纪律”,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提升纪律审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成为从严治党的“铁律”、执纪问责的“利器”,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查处、敢于问责,对违纪行为“零容忍”,切实维护党纪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扛起执纪、护纪、挺纪的职责。
强化从严执纪,有效发挥党规党纪的警示震慑作用。制度生命力在于落实,约束力在于执行,威慑力在于从严。必须把从严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作为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和具体行动,切实扛在肩上,着力落到实处,让铁纪发力、禁令得行、规矩生威。要突出执纪刚性,坚持铁的标准,对违规违纪的现象和行为,发现就抓,露头就打,严肃查处,绝不留“暗门”、开“天窗”,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党纪没有特权、执行党纪没有例外,绝不搞下不为例、有情可原、法不责众,让《准则》和《条例》有力度、有权威、有实效。要突出执纪重点,依照“六大纪律”为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画像”,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持把十八大之后不收敛不收手的“三种人”、“三个时间段”和“六大重点领域”作为纪律审查重点,突出查办、重点查办、快查快办。要切实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基层,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小官大贪、小官小贪、与民争利、损害民利等行为,严肃惩处“雁过拔毛”式腐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反腐败的实际成效,享受反腐“红利”。
突出职责聚焦,坚持把纪律特色落实到纪检工作全过程。在线索受理环节,注重小节和细节,更加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动辄则咎,治于初萌;在检查环节,注重从“查违法”向“盯违纪”转变,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审查重点,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从纪律和规矩角度去衡量、处置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在审理环节,更多体现、描述和报告违反党纪的情形和后果,突出纪律特色,彰显纪律的严肃性和刚性约束。要把握和运用好“四种形态”这一从量变到质变的梯次规律,使其成为纪检工作的常态,从“以法律为底线”转变为“以纪律为标尺”,从“惩处极少数”转变为“管住大多数”,从“突出以治标为主”转变为“注重以纪律治本”,既要抓大不放小,又要不以小概大,既要“拔烂树”,又要“治病树、护森林”。(作者系牡丹江市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