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德高线纪律底线刻在党员干部心中
姜宏伟
《准则》和《分条例》的修订及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就是要把道德的高线与纪律的底线印刻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从而发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性作用。

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增强党规党纪意识。把学习《准则》和《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纳入工作日程,掀起学习热潮。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入学习,纳入到党校各类培训班的课程设置,适时组织开展全区处级干部的学习轮训。综合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在报社电视台设立专栏,反映工作动态,刊载党委书记访谈、专家解读,组织召开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组织全区党员干部集中测试,检验《准则》和《条例》的学习情况。
严格实施责任追究,推动落实“两个责任”。各级党委要把落实主体责任的要求贯穿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的方方面面,按照地委提出的要选好用好干部、规范权力运行、坚决惩治腐败、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以身作则的五点要求,切实把党委的主体责任落实落靠。各级纪委要认真落实监督责任,积极协助同级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切实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结合贯彻《准则》和《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主体责任和责任追究的配套制度。
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转”,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思想观念、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具体行动。实行廉政谈话制度,制定下发《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实行廉政约谈的暂行办法》,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和教育,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整合监督力量,实行地纪委副书记与县级企事业单位和地林直机关纪委联系工作制度,落实派驻机构联合工作组制度,聚焦主业主责,提高监督水平。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在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更加重视审查一般性违纪行为,逐步加大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比重。
注重强化源头治腐,着力规范权力运行。针对以往一些重点领域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实际,进一步织密制度的防护网,真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重点抓好对“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采取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对违反规定的要严格依纪依规处理,真正把议事规则落到实处。严控廉政风险点,督促各相关领域和部门完善制度,特别是在林地管护、天保资金、重点工程建设、营林抚育、矿产开发等重点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强化忠诚干净担当,抓好队伍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严格遵守准则和条例,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自觉强化接受监督的意识,经常对照《准则》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修枝剪叶、改造提高,严格遵守六大纪律,认真落实加强机关建设的16条意见和27项制度,使纪检监察机关成为最守纪律、最讲规矩的机关。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加快推进“三转”工作,认真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确保全面完成县区局纪委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工作。要心存敬畏和戒惧,谨慎严格行使职权,严防被别有用心的人“围猎”,严防出现“灯下黑”的问题。(作者系大兴安岭地委委员、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