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冰城会是什么样?每一个冰城市民都很关注。19日,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交的136页的《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给出了答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未来五年,冰城幸福可期。
交通
三环四环互通中心城区建42条新路
新区:建外环路,建16项道路工程。
中心区:三环四环互通,建42条新路。
铁路:加快电气化改造。
公路:新建多条高速,升级改造13条普通国省干线。
泊位: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
●综合交通体系:公路方面,重点推进吉黑高速五常(黑吉界)至哈尔滨段、哈尔滨至肇源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哈尔滨至拉林河段、哈尔滨都市圈环线(东南段)等高速公路项目;新建国道三合至莫旗公路延寿至胜利段,升级改造13条普通国省干线。航空方面,完成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设亚布力机场、木兰通用航空机场、通河通用航空机场、延寿通用航空机场。港口方面,建设哈尔滨港,推动依兰航电枢纽建设。
●城区交通:主城区进一步完善“两轴四环十射”路网格局,江南地区以环形放射型路网为主,江北地区以方格网为主形成混合式路网格局。到2020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新区建设外环路,建设天山大道、阿勒楚喀路、滨河路等16项道路工程。中心区实现三环路全线贯通,建42条新路。重点加快推进红旗大街、香福路、香河路、闽江路等25项道路建设。推进老城区道路升级改造,重点建设哈药路、南勋街、宏伟路等23条中心城区道路。强化老工业区及棚户区改造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同江路、化工四路、金山路等17条道路。
●公共交通:完成哈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启动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和二期、5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增设公交站点,新增中小型公交场站31处,新建公交综合枢纽2处。谋划实施连接阿城、双城、哈南、利民等新区的BRT(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结合道路新建改造工程,配套建设公交专用道100.2公里。推进哈尔滨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到2020年,主城区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4670公里,公交线路达到255条,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8.4标台,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3%,公交车辆准点率达到80%以上。
●交通设施:新建停车场配建充电桩。重点推进道里商圈、南岗商圈、道外商圈、既有住宅小区等区域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
教育
幼儿园入园率80%新建应用技术大学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以上。中小学:新建、扩建和改造中小学校105所。
高等教育:重点发展20所重点职业院校、80个重点专业、5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8个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支持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哈尔滨应用技术大学,打造国家重要职业技能人才基地。支持哈尔滨学院建成多科性、开放式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休闲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建成城区10分钟健身圈
建成城区10分钟健身圈
重点发展冰雪旅游、文化旅游、避暑度假三大核心产品
亚布力新建100公里雪道
实现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
●推进哈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档案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区县(市)、乡镇和社区文化设施网络标准化建设,实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重点建设哈市奥体中心等一批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广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建成城区10分钟健身圈。推广“三大球”进校园活动。
●重点发展冰雪旅游、文化旅游、避暑度假三大核心产品,推动亚布力、金龙山打造国家5A级景区,打造松花江黄金旅游带、哈尔滨—亚布力冰雪避暑旅游产业带。推动亚布力新建100公里雪道,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专业和非专业结合的滑雪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
医疗
人均寿命79.15岁完成市属公立医院改革
每千常驻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5张、注册护士数达到3.5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5人。
哈市人均期望寿命达79.15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出台《关于支持哈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试点若干意见》,推动哈市第一医院改革试点,完成市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
●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设置2个医学中心,14个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4个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非营利性医院和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市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松北院区等项目。
养老
第二社会福利院异地搬迁100%乡镇建社区服务站
哈市人口总量达到1100万以上,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6‰。
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与公办养老床位比达到7:3,护理型床位占全市养老床位总量的70%
●开展国家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吸引社会力量建设养老长期护理机构、老年公寓和休闲养老基地。推动100%的乡镇和65%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推进第二社会福利院异地搬迁、第一社会福利院升级改造、安康社会福利院扩建等项目。
●建设国家重要的大健康服务基地。围绕满足“候鸟式”养老旅游和健康服务需求提档升级的市场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慢性病防治、观光度假、绿色食品配餐为一体的养老产品。规划建设一批集休闲度假、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
住房
二环三环四环完成最后棚户区改造 惠及居民4万户
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通过新建、收购、给予货币租赁补贴和长期租赁等方式,积极筹措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统筹筹集、并轨运行、分类使用,满足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
●稳步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集中力量对二环以内及三环、四环周边的棚户区进行改造,改造棚户区25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