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编辑推荐]我省连续低温有人"伤不起" 冷天当心这些冻出来的病
2016-01-22 14:44: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2日讯 如今正值“大寒”节气,又逢“四九”,哈市最低温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如此严寒的天气“冻”出了不少疾病。医院里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骨科疾病的患者骤增。

  【气温骤降各大医院儿科病房爆满】

  据大庆网报道,暴跌的气温,让不少小朋友的身体扛不住了。1月21日,记者在多家医院了解到,各医院儿科门诊的感冒患者大幅增加,病房全部爆满。

  感冒

  就诊小朋友医院爆满

  据医生介绍,这些感冒患儿多是呼吸道疾病和肠胃疾病,主要症状就是咳嗽、高烧、呕吐、腹泻。另外,今年小儿肺炎较多,特别是大叶性肺炎较往年多很多,高热惊厥患儿也不在少数。

  在市第四医院儿科病房,记者看到,不但房间里住满了儿童患者,连走廊也有很多儿童在打点滴。

  市第四医院儿科副主任王淑华介绍,近日气温聚降,导致很多儿童患病,门诊量每天在100人左右,比平时多30%,目前儿科病房已经全部住满。

  龙南医院儿科门诊量每天也在200人左右,比前一个月增加100人左右,儿科病房35张床位全满,走廊也有加床。油田总医院儿科病房的40张床位也全部住满。

  “目前,儿童就诊量已创入冬新高,在这里,我也提醒患儿家长,一旦发现感冒要及时应诊,检查化验,确定感冒类型,再对症治疗,以免乱用药,延误了病情。”市第四医院儿科副主任王淑华说。

  心脑血管病

  发病老年人噌噌上升

  气温骤降,令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和年老体弱者备受考验。

  记者分别从油田总医院、人民医院、市第四医院、龙南医院的心内科和神经内科了解到,近几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噌噌往上升,较平时增长20%—30%,尤以心梗、心衰等重症病人居多。

  市第四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效华介绍,心内科和神经内科的患者加一起,每天门诊量在300人左右,心梗、心衰等重症病人增加尤为显著,有好几例病人因感冒而诱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天气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或突然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李效华表示,突然的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出汗减少,血容量增大,从而刺激血压上升或血管栓塞。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最容易中招。

  在此,李效华提醒,心脑血管病人在寒冷的季节里,应尽量少出门,减少或停止晨练。如果一定要出门,需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注意头部保暖。

  另外,在家中要通风,适量运动,多喝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注意饮食,多吃些芹菜、大蒜、洋葱、蘑菇和黑木耳等,这些食物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每天监测血压,发现连续3-4天血压都出现升高的状况,就应该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来调整药物。【详细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天冷当心“冻”出病医生教你咋应对】

  一夜接诊20余心脏病患者

  七成以上是急性心梗

  典型病例:40岁的李先生是哈市一家企业的高管,身高一米七的他体重近200斤,上周五单位组织年终聚餐,李先生喝了不少啤酒,回家后倒头就睡。到了凌晨,他突然感觉胸口十分疼痛,浑身冒冷汗,家人忙把他送往哈医大二院,这才及时救回生命。

  接诊情况:记者从哈医大二院胸痛中心了解到,自元旦以来,该中心接诊的心脏病患者骤增,仅20日晚急诊夜班就接诊了二十余例心脏病患者,其中有七成以上是急性心梗。据胸痛中心杨爽主任介绍,这与近期北方的大幅降温相关度很大,患者中除老年人外,还有些年轻人因年终聚餐饮酒暴食或长期作息不规律导致的突发疾病。

  专家支招:杨爽主任提醒,低温寒冷是引起心脑血管发病的重要原因,除注意防寒保暖和按时用药外,还要避免暴饮暴食、吸烟、喝酒、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等。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朱雨岚教授提醒,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应谨防在寒冷天气诱发脑梗或脑出血,要积极预防感冒,增添衣物,戴御寒帽子。

  天冷有霾呼吸道“伤不起”

  呼吸科一天接诊百余人

  典型病例:哈市65岁的王大娘原本就患有慢阻肺,周一一大早,她和邻居相约去超市购物,出门就感觉寒气逼人。她在超市抢购时热出一身汗,回家不久就开始发烧咳嗽,在家吃药挺了两天,却呼吸都变得困难,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医院,经检查是慢阻肺急性发作,遂进行治疗。

  接诊情况:记者从哈医大二院呼吸科了解到,近期呼吸科门诊量持续增加,每天接诊患者达百余人,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流感为主。此外,寒冷天气也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高发期。

  专家支招:据哈医大二院呼吸内科二病房主任陈宏介绍,酷寒天气中绝大多数人的首要反应都是呼吸不适,加之现在空气干燥,雾霾天多等因素,都使得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人们可选用加湿器调节湿度,适度开窗通风,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体质相对较弱人群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地,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应佩戴口罩,减少和避免冷空气的刺激。

  寒风“吹”出荨麻疹

  体质虚弱人群易中招

  典型病例:两天前,市民杨女士等公交车时等了四十多分钟,吹了不少寒风,当时就觉得面部皮肤又痒又疼,像用针尖扎一样。回家一看,她脸上手上长出不少红疙瘩,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患上了寒冷性荨麻疹,立刻进行了治疗。

  接诊情况:记者从哈医大二院皮肤科了解到,近期,因荨麻疹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多起来。据哈医大二院皮肤科栗玉珍主任介绍,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而寒冷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和寒冷干燥,室内外温差大都有关。

  专家支招:栗玉珍主任介绍,很多人体质虚弱,皮肤的御寒功能差,对外界冷空气的耐受能力薄弱,当皮肤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皮肤表面的小血管会扩张充血,从而出现局部风团或水肿,奇痒难忍。寒冷性皮肤病的诱因主要还是“寒”,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皮肤湿润,冬季外出时,尽量减少裸露皮肤的部分,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还要增强体质。

  骨科门诊病人多四成

  老年人摔伤骨折多

  典型病例:60岁的张阿姨是一名广场舞爱好者,近日,哈市大雪过后,路面十分湿滑,张阿姨在跳广场舞时,一不小心踩到一块冰面上,脚下一滑重重摔在冰面上,当场就起不来了,到医院检查是脚踝骨折。

  接诊情况:记者从哈医大二院骨科了解到,进入冬季,骨科疾病患者呈现高发趋势,住院患者增加10-20%,而门诊病人增加30-40%,尤其以骨折、关节病和颈腰痛等患者居多。其中,发生因摔伤骨折的患者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专家支招:据哈医大二院骨外科四病房主任吕松岑教授介绍,冬天气温低血管收缩,老年人的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保护力度减弱,运动中稍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此外,寒冷刺激还会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预防骨科疾病应该从保暖做起,在饮食上建议多吃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此外,多穿低跟鞋、运动鞋可以降低摔倒所致的骨折发生的概率。适当活动保持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如果碰到雪天,就应当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或小心行路。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冬天记得8处要保暖】

  你知道身体各部位如何保暖?

  哪些部位需要重点保护?

  头暖:“头是诸阳之会”。头部得不到保护,就像热水瓶没有盖子。因为冬天出门,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鼻暖:“鼻为肺之窍”。建议每天早晨和睡前,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约30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鼻耐寒能力。

  耳暖:耳为宗脉之所聚。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室内,可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颈暖:备条温暖的围巾,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的人。

  腰暖:腰为肾之府。除及时添衣,夜间睡觉盖好被子,睡前可用双手搓腰眼,使腰部发热。

  背暖:保持背部温暖,可防感冒、固肾强腰,预防旧病复发。可加件背心、马夹。

  膝暖:此处脂肪含量少,且冬天膝关节周围供血减少,外出可戴护膝,运动不可过量。

  脚暖: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易受影响,且皮下脂肪层薄,容易发冷。保持鞋袜干燥;每坐二三个小时起身走动10分钟;睡前热水泡脚后,用手掌按摩脚心,可起到养生作用。

  新闻来源:东北网、大庆网、生活报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