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9日讯 近几年,教育体制始终走在改革的路上。几乎每年政府都要出台相关措施,小而稳地推进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两会代表的提案和建议,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他们预示着未来的方向。今年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对教育也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些观点再次触及了减负、增加课活及降低课本难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王伟
增加中小学生课外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减负”等教育口号的提出及落实,中小学生可支配的课余时间比以前显著增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生可真正支配的课余时间并不多,中小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令人担忧。
问题
真正可支配课余时间不多,课余生活单调。
中小学生除了在校大部分时间要忙于功课,平日还要回家写作业、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班,在周末孩子的时间更是被各种学习班占据。
学校活动以室内活动为主,户外开展较少。
寒暑期活动以个体独自活动为主。与同伴聊天、玩耍的时间都低于个体活动,使学生同伴间的接触大大减少,集体互动性活动严重不足。
建议
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和学习负担,保证青少年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
确立课外活动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形成以“拓展、陶冶、休闲”为特征的学校课外活动新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课余生活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状况。
建立学校社团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取代单调的技艺型课外学习活动,培养孩子多样兴趣爱好,实现校园生活对课余生活的引领。
增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集中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主题夏令营、冬令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学习课本外知识。
不断探索社会文化场馆等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构建社区校外青少年活动基地和活动共同体,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
吴刚
整顿中小学数学教育去除标准化模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数学教育重基础、重推理。但近十几年,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教育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其表现形式为大量大学数学的知识下放到高中,以及试题标准化。
问题建议
高中数学教育已取代了大学数学教育的大半部分,造成危害有二:其一,学生知识体系混乱,其二,严重扰乱高等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另外造成重叠性教育资源浪费,许多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产生轻视心理,而数学学习的连续性使得相当多的学生陷入继续学习困难的境地。
组织真正的数学教育专家以课题形式做广泛调查(包括研究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现状)、研究,进而确立我们的方针;改变试卷模式,去除标准化痕迹;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
吴河勇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由于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存在,所以在校学生的负担很大,这已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如何减轻课业负担成为举国上下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问题
社会原因,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究根结底还是目前的教育体制、用人观念等社会问题。家庭原因,学生家长为使自己孩子能读重点中小学、上名牌大学,不惜花费大量金钱为子女找家教、买资料、送各类补习班等。
学校原因,学校受社会、家长和校与校之间的评价影响,在减负等问题上不够坚决,认为学生升学率才是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宗旨。
自身原因,学生在思维、智力、习惯、态度等方面上存在个体差异。
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着力培养社会各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观。教师要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重要性。
家长要配合教师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孩子作业的督查与指导,不要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改变现有教育体制,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真正纳入高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