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让铁军精神闪耀龙江
2016-02-15 16:53:0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狄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9日,牡丹江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强降雪。雪后,地处林海雪原的哈牡客专虎峰岭隧道工区和威虎山隧道工区持续降温,最低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30摄氏度。可这丝毫没有影响铁路建设者们的建设热情。

  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和乏味的工地生活,建设者们勇于拼搏、迎难而上,能吃苦擅承重的铁军精神闪耀在龙江大地上。

  春节不回家孩子成留守儿童

  在哈牡客专虎峰岭隧道工区,中铁五局哈牡客专项目经理部一分部党工委书记苏晨光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和千里之外的儿子视频聊天。今年32岁的苏晨光来自陕西,由于自己和妻子都在哈牡客专工作,7岁的儿子只能由在陕西的父母帮着带。“儿子告诉我,因为我们不在他身边,所以学校在他的档案上写的是留守儿童,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孩子是建设者们最不愿意触及的话题。“你能想象自己的孩子管自己叫叔叔的感觉吗?一年多没有回去过了,上次视频的时候,女儿管我叫叔叔。”同样来自陕西的一分部副总工程师王志强无奈地说。王志强的女儿今年3岁,因为太长时间看不到爸爸,已经不认识爸爸了。

  可即使是这样,这个春节,苏晨光和王志强依然不能回老家。苏晨光说,虎峰岭隧道是哈牡客专控制性工程,工期很紧,隧道的挖掘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未知的问题和困难,因此今年的春节,项目部依然坚持24小时不停工。

  不仅仅是虎峰岭隧道工区,中铁19局威虎山隧道出口作业队队长邢晓锋告诉记者,作业队一共有120人,其中110人来自外地,今年春节有80多人要在工地上坚持施工,就是为了隧道能早日安全的顺利贯通。

  山区小气候反复感冒是常事

  在哈牡客专隧道施工现场采访,记者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来的路上还是晴天,可随着车驶入隧道口,天上就飘起雪花。建设者们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山里有自己的“小气候”。天气变化无常,下雪频繁,气温比山外更低。

  在威虎山隧道口前的营地,记者见到了中铁19局哈牡客专项目部威虎山隧道出口开挖班班长刘清力。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刚刚倒班下来的刘清力满头是汗。他告诉记者,开挖班一共26人,主要负责的是打眼、装药、爆破。虽然室外已经零下30摄氏度,但在里面干活可不敢穿的太多。他说,为了保证冬季施工,隧道里面用了很多取暖设施,温度在零上15摄氏度。室内外温差大,穿太多,一身汗,走出来很容易感冒。队里的工人们经常反复感冒。“有点小病不算啥,项目部对我们可好了,冬天准备驱寒姜汤,夏天有绿豆水,为了隧道早日开通,我们就是要敢闯敢拼。”说这话时,刘清力掷地有声。

  隧道就是家工作不分昼与夜

  哈牡客专工期紧、隧道施工难度大,大多数人,都是自工程开工以来就没有回过家,甚至没有离开过工地。雨雪风霜让这些建设者们看上去普遍比实际年龄大。

  苏晨光说,有时想想,自己回家就像是回宾馆。“住在工地好啊,有啥事随叫随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设者们的工作是不分昼夜的,半夜两三点钟被叫起来,进隧道解决难题;连续加班三四天不合眼都是常事。

  可面对记者的采访,没有人会抱怨,都说常年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难度他们习惯了,让他们心里越来越满足的是,他们在工地上的吃住条件越来越好了。“想当初,刚到虎峰岭的时候,到处都是沼泽,为了修便道,我们每天都要背着开水、方便面,往沼泽里填石头,吃了一个多月的方便面。在治山村住的时候,8、9个人住在一个大炕上,南方人没住过炕,不会烧火,把被子都点着了。你看现在多好,吃住都不错。”苏晨光满足地说。

  “不过,我们真的希望能早日完成施工任务,这样就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了。”说这话时,这个陕西汉子的眼圈有点红。

责任编辑:杨禹

【专题】我为家乡龙江点赞

【专题】龙江生产建设涌春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