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3日讯 过年给小孩子压岁钱是家庭每年的固定节目,由于“礼尚往来”的传统,很多小孩的压岁钱都是左手进、右手出,压岁钱渐渐沦为走过场。
今年春节,你发出去多少压岁钱?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市民给孩子压岁钱的起步价是200元,不少市民直呼压力太大,应该给压岁钱“瘦身”。
最少得包200元
在市民王先生的记忆里,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磕头拜年后还有红包拿。
王先生说,自己没成家前,都是父母给亲戚的孩子压岁钱,自己成家后,就得自己掏钱给了。“家里人的孩子给得肯定不能少,一般都是一人给500元,关系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家孩子或者单位同事、同学的孩子,最少也得给200元,这200元已经是起步价了,没法再低了。”
这个春节,王先生光压岁钱就支出了约3000元。
给来还去变了味
春节回老家一趟,家住龙凤厂西的张女士,其7岁的儿子收到了近5000元压岁钱。
杨女士从小在农村长大,每年发出去的红包和儿女收到的红包金额基本上持平。杨女士觉得,发红包是你来我往,就是图个过年的气氛。
杨女士回忆,十几年前,压岁钱基本上都是5元、10元、20元,“现在没有200元,真的是拿不出手。”近两年来,她家红包开销占不少,而且每年这笔开销呈上升趋势。
杨女士说,中国是人情社会,注重礼尚往来,为了社交需要也好,为了面子也罢,动辄三五百,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红包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别人给自己儿子200元,过后还得给回去,而且人家给200元,自己给回去时还得加100元。遇到家里没小孩的,得一笔笔把账记上,等到对方家里有红白喜事时随回去。
呼吁减少压岁钱
生和妻子紧缩家里的开支,因为对于他们这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婚小夫妻来说,过年的花销实在不少。
张先生说,这个春节,夫妻俩花销接近7000元,其中给亲属朋友家的孩子包红包就花了2500元,而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才6000元左右,这使他们颇感压力。
家住月亮湾小区的赵女士说:“我们姐妹6人,各家经济条件不一样,家族里小孩子多,每年给孩子们的压岁钱都得不少钱,而且都是互相给来给去,失去了意义,也麻烦,后来,我们姐几个就研究,给每个孩子的红包就包100元钱,数量不多,各家也都没负担,孩子们也没什么意见,大家都觉得不错,我觉得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市民孙先生说,他曾经在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据他了解,尽管香港人均收入很高,但过年的红包,普通人家只包几十元钱或一百元港币,就是意思意思,大家彼此之间都没负担,又喜庆又吉利。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家庭觉得亲属之间彼此给压岁钱这件事没什么意思,干脆互免。也有一些市民认为,过年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不可少的传统,体现长辈对小辈的一种关爱,但支持减少压岁钱的数额,比如包50元或100元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