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龙江大小事
搜 索
[编辑推荐]我国决定将马铃薯作为主粮 黑龙江省潜力巨大
2016-02-24 09:14:3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4日讯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新闻:农业部23日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意见指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意义十分重大。 【详细】

  2015年年初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作为产粮、马铃薯种植大省,黑龙江省在马铃薯主粮化方面潜力巨大,龙江马铃薯迈向新主粮。

    马铃薯自身优势多多

  马铃薯示范田曾创单产“奇迹”龙江“小土豆”增产潜力大

  省农科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副所长吕典秋介绍说,2014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为21.3万公顷,总产为595万吨,单产量每公顷20吨。而在国外马铃薯种植发达地区,马铃薯每公顷产量可达40—50吨。2010年,省农科院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马铃薯示范基地,进行高产栽培技术、大垄深松栽培技术、优质脱毒种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综合防病技术、旱做节水栽培技术等集成与示范,实现了当年马铃薯单产每公顷75吨的“奇迹”。

  “现实的例子表明,黑龙江马铃薯增产空间巨大。”省农科院院长李文华说。在资源优势方面,我省农户中具有2-6.7公顷土地面积的占30%,大于6.7公顷的则占到一半。我省的气候属于冷凉湿润半湿润,十分利于马铃薯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积累干物质。黑龙江地势平坦,家庭农场农户种植马铃薯较多,马铃薯田间机械程度高,超过80%以上农户都具有马铃薯耕作机械或小型机械。借鉴荷兰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马铃薯生产者的专业技术,引导和规范马铃薯种薯产业,农户种植马铃薯朝集中连片、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规范生产方向发展,科研单位加大育种投入,我省的马铃薯产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详细】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土豆当食材都能干些啥?能做白酒饮料冰淇淋

  土豆当食材,都能干些啥?23日,出席中欧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合作研讨会的与会代表来到黑龙江农业科技展览馆参观,各类土豆食品让人眼前一亮。黑龙江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品的马铃薯酒、马铃薯饮品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

 
 马铃薯果汁。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据黑龙江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土豆酒的原料采用的是不适宜食用的特小土豆或者残次品,别看原料质量不“高大上”,通过专业技术发酵后,可转化为高价值的白酒。味道柔和,后劲小,而且富含钾,是地道的保健酒。据了解,土豆酒还适合作为药酒的基础酒,而且生产工艺简单。

 

  马铃薯酒。东北网记者 白林鹤 摄

  除了把马铃薯做成酒和饮料,该中心还最新研发出了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冰淇淋。据介绍,马铃薯冰淇淋和市场上常见的冰淇淋不太一样,其主要成份是具有丰富营养元素的紫色或红色的马铃薯颗粒全粉,并搭配适量的奶粉和白糖,不需要加入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固化物,最终通过冰淇淋机加工成马铃薯冰淇淋。研发人员介绍说,马铃薯冰淇淋原料天然,绿色、健康、无公害,特别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 【详细】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业内人士:马铃薯主粮化将带来饮食观念新转变

  在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中,南吃米北吃面,“主食”的概念仅限于米饭、馒头、面条等传统食品。而今年年初举行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到2020年马铃薯将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土豆丝、土豆片、土豆炖牛肉……一直在大家眼里以“菜”出现的土豆,现在居然要跟馒头、米饭一起跃升为“主粮”了。

  由“菜”变“粮”靠谱吗?据了解,土豆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蔬菜,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5%,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研究发现,在前苏联、保加利亚、厄瓜多尔等国著名的长寿之乡里,人们的主食就是马铃薯。由于胃肠对土豆的吸收较慢,食用土豆后,停留在肠道中的时间比米饭长得多,所以更具有饱腹感。

  马铃薯主粮化将为国人带来哪些饮食观念新转变?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滨表示,目前百姓对马铃薯的认识还停留在“菜”上,可“别拿土豆不当干粮”说的就是马铃薯主粮化的发展方向。“以前人们就有将土豆入主食的传统,像土豆丝饼、土豆馍馍等。如今,要提马铃薯主粮化概念,还是需要引导消费者逐渐转变饮食观念。”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文刚认为,以前在民间有传统的手工小作坊,生产出很多美味的马铃薯制品,而今,要大力提倡传统工艺规模化,将传统马铃薯制品工厂化,从而带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改变。雪川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登社也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应注重民间传统饮食习惯,在这方面寻找产业化的开发途径。现在民间已经有很多马铃薯产品,但没有进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所以,推进传统马铃薯饮食规模化生产,改变人们的饮食消费理念是破解马铃薯主粮化的方法之一。” 【详细】

  东北网专题报道:龙江马铃薯迈向新主粮

(整合自新华社、东北网)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