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当鞭炮声离我们远去……
2016-02-24 09:43:2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那可 闫紫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24日讯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相关的社会功能,在我国过年尤其如此。可作家莫言却说,“现在人过的根本不叫年。”他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小时候老人会预先告诉他们祖先要回来和他们一起,这让他感到兴奋神秘和恐惧,“大年夜不要随便说话,更不要大声喧哗,就悄悄地履行一个神秘的仪式。外面鞭炮放过了,母亲说,行了,大声说吧,大家就开始大声吆……”在那一辈人的记忆里,放爆竹是一个流传两千多年扎根民族记忆深处的祛邪、避灾、祈福习俗。可是在城市中近些年,这个流传下来的习俗却饱受质疑和限制,甚至每年政府都要规定燃放鞭炮的具体时限。基于安全与环境考量很多人发出不燃放鞭炮的倡议,回顾2016年春节期间,我省哈尔滨市鞭炮的燃放与销售量继续下滑,初五后就较少听到大规模燃放鞭炮,初七初八的开门炮也明显变少了,元宵节的前几天甚至一度“绝响”,让很多老一辈市民感慨没了鞭炮声,年味就淡了……

  


  鞭炮之烦恼

  小孩哭老人慌烟花留下“污染天”

  “求求大家,为了小宝宝,少放点鞭炮吧。”每到过年,众多的妈妈群里都会奔走相告类似消息。尤其是今年,就在2月1日哈尔滨市允许燃放鞭炮的第一天,一名4岁男童被“双响炮”炸烂左手。妈妈们呼吁孩子太小,经不起除夕夜近六个小时鞭炮的狂轰滥炸,还不太会说话的他们只能发疯似地到处乱抓,使劲儿地往妈妈怀里钻,刚刚安抚好的小声抽泣被另一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激起,随之撕裂地哭喊声搅乱了家庭过年平静喜悦的气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唉声叹气,一边强忍着心慌捂住胸口,一边还得叮嘱没经验的父母怎样安抚“受伤”的孩子。也有人在网上提出异议,从古至今的鞭炮都放过来了,怎么也没见几个小孩吓坏了,老人吓病了?但马上就有人回击,在中国的城市,人和人的居住空间从未如此密集。哈尔滨市一位售楼员打趣地说:“新盖的高层,只能看到对面窗帘的颜色已经很好了,不少人家还能看到对面人家餐桌上的菜色呢?”数百米的小广场里就要满足400~500户居民们的使用需求,集中的高层小区更能起到拢音作用。如果每户放1分钟鞭炮,整个小区就要在七八个小时大分贝的噪音中度过。

  “再大点声吧,实在听不清了。”除夕夜,相声爱好者邢继民多次要求老伴把电视的声音再调大,本就听力减退的他,加上外面嘈杂的鞭炮声干扰,整个春晚的相声,都像是在演哑剧。逗哏抖啥包袱,捧哏耍宝说啥听不到,观众为啥笑不知道,在轰炸声中几杯酒下了肚,索性等着看重播,躺在床上鞭炮还在此起彼伏地响着,睡不着的邢继民忍不住和老伴牢骚:“这除夕夜过得不知是啥滋味。”

  另外,鞭炮的集中燃放也拉低了“气质”。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在今年除夕夜至年初一被监测的338个中国城市中,271个城市空气污染超标。

  正月十五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山水嘉园小区院内,负责清扫广场卫生的65岁老人张远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了,在这里工作了4年的张大爷,每到过年的这段时间,都要清扫出五六百斤的鞭炮垃圾。张大爷告诉记者,今年放的鞭炮少了,但还是炸坏了很多草坪树木,小区广场上路面也被崩出了一条条黑道。鞭炮噼噼啪啪地放了几分钟,大家看得高不高兴张大爷不知道,但到了春天,他得把一块块被炸裂的草坪翻出来,添上新草,再给受伤的树打上药。

  鞭炮之变化

  三里车龙不再来生意越来越冷清

  17日,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沟沿街的哈尔滨市鞭炮烟花专营有限责任公司,木质的红色木门已泛黑掉渣,推开大门,墙上模糊的黑板报标语“保证安全再创佳绩”,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沿着破旧的楼梯走上三层,一张搬迁通知写着公司已搬迁至香坊区向阳乡东平村的鞭炮仓库。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鞭炮仓库的王主任,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鞭炮的销售量明显不如去年了,上货的人少了,补货的人少了,过年期间,仓库有些冷清了,因为鞭炮的保质期大多是三年,很多人卖的还是去年的存货,不敢再提新货了。”一位在鞭炮仓库负责疏导进院车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些年,只要临近过年,尤其是腊月二十三左右,上货的车早早就排起了长龙,从仓库院口一直排到三里外的十字路口,但今年长龙不再来了,上货的车稀稀落落,随时都能提货就走。

  临近正月十五,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北七道街道口摆了十多年鞭炮摊的李大爷一家有些迷茫,虽然还没到最后结算利润的日子,但全家都知道今年又没挣着钱。“最近几年这生意就不好做了,挺累挺冷不说,干到最后也就是折腾个本钱,今年的销售量是去年的八成,明年真得转行了。”李大爷的老伴感叹道。李大爷的儿媳是五年前帮忙打理的鞭炮摊,她回忆说,就在三年前,还有很多人买大礼花、超长炮,今年顾客们也只是买上五块十块的小鞭,放一些意思一下,超过百元以上的鞭炮烟花已经很难卖动了。原来除夕当天就能卖上两三万元钱,现在是站一天也就买个千八百的。

  说到鞭炮“辉煌”的时候,哈尔滨市道里区的老董家还真是尝到了甜头。7年前,正赶上家里有孩子上大学,等着用钱,董先生和已经卖了几年鞭炮的二哥合伙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埃德蒙顿路一带承包了两个鞭炮摊,客人络绎不绝,光是大年三十到初七,董先生一家就卖了四万多块钱,连着干了两年,孩子大学的费用就解决了。但随着社会舆论减少燃放鞭炮的呼吁,董先生意识到鞭炮的生意不好做了,越来越多的人倡导环保,拒绝污染,还有人细算着鞭炮的性价比,一千块钱换几分钟的绚丽烟火,远没有全家坐下来搓一顿美食来的实惠。“鞭炮的风光已不再了,顾客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安全的娱乐方式,曾经卖鞭炮的弟兄们都转了行,我也开起了饮品店。”董先生告诉记者。

  春节期间随意走在街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通乡商店、道里区上游街、南岗区闽江路、道外区大新街这些居住人口相对密集的地点,虽然鞭炮摊还是摆在以往常见的几个十字路口,但就算等上二十分钟,也很少有人购买,甚至连上前询价的人都没有。

  鞭炮之年味

  走出过去的“群体压力”禁放限放是主流

  “年味或者说过年,它的浓与淡。不能简单地用放鞭炮的量来衡量,人们现在思索和讨论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深的社会学课题。”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分析说,首先从鞭炮的角度讲,过去两千年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居民居住的单元相隔普遍较远,每年到了过年这个喜庆的时刻,人们需要用一种别出心裁、不同凡响的方式——放鞭炮,驱鬼、驱兽来表达喜悦。这是人们对一年单调生产生活的一种释放。而传统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广阔空间,又把鞭炮对于环境的污染指数降到最低。因此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鞭炮的负面意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压缩,而它的正面意义得到了充分释放,并逐渐与春节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组文化符号。而由于农业社会效率低生产力得不到充分释放,放鞭炮的意义甚至还与家庭经济状况相联系,在农业社会形成了有评价意味的“群体压力”。别人家都放了,如果某一家不放或者放得少就会被看做生活水平低且遭到笑话。这是过去农业社会中,非常典型的否定性评价。

  曲文勇说,截至目前我国的状况,早已今非昔比,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5%。因此放鞭炮的核心问题便成了过去生活习惯和如今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我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都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已经让居民难以容忍,因此鞭炮污染就成了城市环境难以承受之重。从这个角度讲,不提倡放鞭炮不但解除了农业社会长期存在的“群体压力”,还彰显出大都市的发展趋势与文明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喜欢通过放鞭炮找到年味人群的感受。因此可以逐步倡导少放、不放鞭炮而不宜一刀切禁止放鞭炮。同时社会还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年味文化来补充和更新传统的年味,比如上海今年就举办了囊括舞狮、扭秧歌、剪窗花、编中国结等一系列活动的年味嘉年华,给城市的年味注入了新的养料。而将来或许也可以考虑,政府及大型企业采取放礼花、巡游花车这样的方式集中燃放鞭炮。

  曲文勇说,现代人感慨年味淡,实际上是旧的、乡土的生活方式渐行渐远,经历过这种生活方式的人都难免会有失落感。但新的生活方式也在孕育和建立起来,这是社会大众自然而然做出的选择。也许在下一代人眼里,过年发红包才是最有年味的娱乐方式。


 

  鞭炮之替代

  “互联网+电子鞭炮”走俏换种方式“拥抱新年”

  “鞭炮没了,年味是不是就淡了?”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在哈尔滨市老道外桃花巷一边拍照一边对记者说,自己的家在山东农村,在他们家里,除夕前到集市上买鞭炮是购置年货中最奢侈的一项,虽然自己一年的收入只有三万多,但总要买上一千多块钱的鞭炮,要不这个年就没“味”了。但他的家人却说出另一种观点:“现在城市里不兴放鞭了,不卫生不环保还有危险,就像我们这次没买鞭炮,过年期间却游了一次冰城,一个人连吃带玩也就花了不到一千块钱,多值啊!再看看中央大街上的雪雕冰灯,猜猜大红灯笼里的灯谜,吃吃马迭尔的冰棍,排队买着烤红肠大列巴不也挺热闹喜庆的。过年嘛,形式不重要,心里乐呵了就是年。”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对待“年”有着更开放的看法,刚刚结束留学生活回到哈尔滨过年的王鹏说:“文化传统的延续与传承,珍贵之处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找到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理性看待鞭炮燃放,用更文明更健康的方式去享受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喜悦与充实,心中的那个年照样有‘年味’。如果鞭炮留不住,就换种方式拥抱新年!”

  在此背景下,电子鞭炮在冰城悄然走俏。不过记者春节期间走访新盛隆、曼哈顿、透笼商场、沃尔玛商超等年货集散平台发现,作为传统鞭炮的“升级版”和代替品,电子鞭炮在市场上也呈式微之势,过去繁荣的零售市场现在只有少数摊位在坚持。一位兜售电子鞭炮的摊主王先生告诉记者,电子鞭炮没有火药,使用时没有烟尘,只要插电就能响,不但安全环保,还可以反复使用。不过王先生也坦言,哈尔滨市场上的电子鞭炮都是外地发货过来的,相比网购实体店价格偏高,因此电子鞭炮的市场重心就自发转移到互联网上了。

  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上记者注意到,电子鞭炮的价格跨度较大,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甚至还有价格高达几千元的天价电子鞭炮。冰城市民郭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今年网购了一挂电子鞭炮,回家插上电一试,不但颜色艳丽,声音还比想象中逼真,最令她感到惊喜的是电子鞭炮竟然还有遥控器。这挂电子鞭炮,成了她春节期间每遇到亲朋好友必推荐的喜庆挂饰。郭瑜说今年春节有了它还真是不一样,本来以为这是类似于商家挂饰、彩灯或者儿童玩具之类的工艺水平,没想到也可以做得栩栩如生,也许将来电子鞭炮会成为传统鞭炮的一种代替品。

  不过记者同时注意到,购买者普遍反映价格较低的电子鞭炮,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首先是插电的电线普遍比较短,只能在离电源较近的地方“燃放”。其内部的电线比较细、绝缘层也很薄,有电工师傅拆开后发现电子鞭炮一般以串联为主,残次品容易出线超负荷、过载等导致电子元器件漏电的问题。还有专业的网友指出电子鞭炮是用火花放电来模拟鞭炮声的,所以通电会产生臭氧,臭氧到一定浓度时会影响室内环境。所以尽管号称无污染,电子鞭炮也不宜长时间持续“燃放”。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