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4日讯 “晚上我听有人敲墙,还以为进小偷了,听了半天发现是隔壁那个老太太敲的。”哈市南岗区某小区有一位空巢老人,每天的“工作”是捡垃圾囤在家里,近日垃圾堆倒塌,老人被埋在里面出不来了,只好敲墙向邻居求助。2014年3月8日,记者就报道过这位老人不断往家捡垃圾的事儿,当时经过社区工作人员耐心说服,老人才同意将屋内垃圾清走。不想时隔两年之后,老人的房间再次被垃圾占满。
埋垃圾堆里出不来敲墙向邻居求助
3日,记者赶到老人家,一推开门就有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40平方米的房子被近2米高的垃圾堆满。“1号晚上我听有人敲墙,听了半天发现是隔壁老太太敲的,把她家门推开缝一看,她被垃圾埋着出不来了,让我们帮帮忙。”邻居宋女士讲,自己赶紧给社区打电话,工作人员到现场一看就傻了眼。“垃圾堆得门都要推不开了,我们赶紧先清理了门口一部分垃圾,把门打开,确认老人没事,在门口将食物和水递进去。”工作人员介绍,2日他们开始从老人家中清出垃圾,期间老人一直躲在角落一堆垃圾里不肯出来。
清垃圾引老人不满 装“晕倒”闹起脾气
记者在门口向屋里找了半天也没发现老人的身影,社区工作人员喊了两声一直没人应答。一位工作人员说:“上午还在屋里呢,她应该出不来呀。”担心老人有危险,记者从垃圾堆上爬到屋里,用铁钩翻开垃圾找人,发现老人躺在几堆破纸壳下面,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记者喊:“大娘,大娘,怎么不吃饭?”又用力戳老人的手,老人始终没反应。
这把在场所有人都吓坏了。社区工作人员马上拨打了120,救护人员赶到后,拎着担架从垃圾堆上爬进屋,要把老人抬上担架。此时老人忽然睁开了眼睛,开始用力挣扎,并说:“你们把我的东西拿走了,还想把我也抓走。我不走,我家这么干净这么好,我就要在家呆着!”
垃圾已清出三大车老人被送医院
3日14时,老人被送上救护车送往医院,记者注意到,老人气力不足,已不能自己站立。“应该是垃圾堆突然倒塌把她埋在了里面,以后我们会定期到她家查看清理。”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老人家中已清理出三大车垃圾,目测还要几天才能全部清理干净。
14年3月,记者曾报道过这位老人,老人姓齐,已经80多岁,由于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去世后她就开始每天捡垃圾,这种生活方式至今已持续五六年了。两年前,社区工作人员曾帮老人进行过一次大清理,而老人的邻居们告诉记者,近两年老人仍是把捡垃圾当成“职业”,“老太太平时应该是从垃圾堆上爬进屋里的吧,而且屋里连上下水都没有,我们劝过很多次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哈市老人拾荒成瘾非个案
案例一
垃圾太多进出只能靠爬
2010年,新一办事处辖区发现一位拾荒成瘾的老人。老人所住的50多平方米房子里,除吃饭的碗筷外全是垃圾,多得只能爬着进出,仅剩一个人躺着的地儿,垃圾堆到楼道里还被邻居“举报”。记者问:“这么多废品怎么不卖啊?”老人答:“再等一些日子,现在价格太低。”几天后,老人捡的垃圾终于被街道办人员拉走,老人也去儿子家住了。
案例二
垃圾沿墙堆出30米长龙
道外区北小六道街21号附近,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也喜欢收集垃圾,一米多高的垃圾沿一幢保护建筑外墙堆出30多米长。据胜利办事处城管办梁女士介绍,老人捡垃圾已有三年,居民们多次来反映,街道办先后清理过四五次,道外区行政执法局也来清理过两次,但清完了老人就往回捡。
心理专家:典型的老年囤积症需更多陪伴
据道里区建国街道办社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李强介绍,老人捡垃圾是患囤积症的表现,这些老人往往不缺钱,但生活上找不到乐趣和支点,非常没有安全感,于是将情感附着于捡拾的垃圾上。堆满垃圾的空间能给老人一种被蚕茧包裹般的惬意和安全感,而失去物品的念头则会使他们惊恐万状。
李强建议,这些老人大多很孤独,儿女们应该多陪陪他们,帮助他们培养兴趣爱好,引导他们与其他老人多交流。据以往案例,当地社区可考虑将这些老人纳入环保志愿者行列,让他们“上岗”帮小区清洁,顺带卖掉一些垃圾废品。这样,老人渐渐有了环保意识,生活也有了丰富内容,最后会自觉放弃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