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8日讯 7日一大早,李晶就来到医院忙碌。第二天就是三八妇女节,李晶依然像往常一样,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今年的节日。一来到医院,她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患者送来的一盒护手霜。这名患者去年因抑郁症来到哈市第一专科医院治疗,康复出院后,和李晶成了朋友。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这已经是李晶在工作中度过的第35个三八妇女节了。工作中的她是雷厉风行的“女汉子”,可在患者的心中,她却是当之无愧的“女神”。
误解:精神科其实并不神秘
早八点交完班,李晶和同事们开始例行查房。科室里78个病人,她都要看到,还要记住每个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
1980年,李晶刚刚毕业,被分配到哈市第一专科医院。20岁的她在心中规划了救死扶伤的蓝图。接到结果后,她傻眼了:这是个特殊的职业,要面对特殊的病人。
经历多次纠结后,李晶曾想办法逃离精神科,但始终没能“越狱”成功。在精神科工作的35年来,她已爱上这份工作。“精神科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神秘,许多病人很可爱。虽然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出现问题,但可以治愈。如今人们压力越来越大,除了身体健康外,更加注重心理的健康。现在每次聚会,只要听说我是精神科医生,都有许多人找我咨询。这说明大家对精神健康越来越重视和理解了。”
委屈:曾被患者指着鼻子骂
查房结束后,李晶的忙碌正式开始。她的办公室的门经常被推开,很多患者想坐下来和她聊聊天。除了正常诊断病情、开药方之外,作为六疗科主任的李晶,还要负责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李晶说,在和患者接触的过程中,也曾受过委屈。曾有一位躁狂症的患者,满脸不屑地指着她骂了很久。“他不停地骂我,可我只能忍着。因为我是医生,我知道他这是病态。”李晶说。“精神疾病患者都是有心理创伤的,需要医生有足够的耐心。”安抚好这名患者后,李晶照常给他治疗。病情好转后,他主动找到李晶,诚恳地道歉。“我很高兴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封闭的心有阳光照进。”她说。
温暖:患者心中的“女神”
李晶说话轻声细语,每当患者敲开她的门,她都露出微笑,让人放松,成了患者公认的女神。许多患者出院后,还和她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打电话问候。有人碰上烦心事,还会找她倾诉。好人缘是李晶在点滴中积累起来的。
有个抑郁症的患者被送到医院时,试过多次自杀。面对李晶的询问,她一言不发,拒绝沟通。李晶没放弃,除通过药物治疗外,一次次找她聊天,试图打开她的心门。终于有一天,二人长谈了好久。不久,这名患者康复出院了。
精神科医生中,男性占多数。李晶说,女性有独特的优势。“女医生心思更细腻,更方便与患者沟通。我希望能做患者的朋友,共同分担忧愁。”
正说着,李晶的门又被敲响,一名患者走进来。李晶轻握她的手,不停安抚着。患者与她对视良久,安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