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16日北京专 电最近,哈市很多孩子都患上了感冒,不少家长在朋友圈里吐槽流感凶猛。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彦斌成了很多代表的“特约医疗顾问”,大家都来询问他吃什么药能抵御感冒,恢复得快。关彦斌说,他在两会中提出了调整中药新药审批政策的建议,希望有更多中药能尽快推广,让更多国人受益。
谈紧迫国外正在加大中药研发与应用
关彦斌说,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中药慢西药快,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吃西药。但实际上,从药品的研发过程来分析中药和西药才更加客观。西药属于试验学科,研发都是用小白鼠等动物体来检验实际效果的。中药则是经验学科,是几千年来中医在通过治疗过程中,不断在病人身上总结出来的实用经验。关彦斌告诉记者:“西药药理药性都能说明白,但有时中医无法讲得特别清楚,但它就是管用,这个谁也不能否认。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就代表着国外都对中医有很大认可。”
关彦斌前段时间去国外考察,让他惊讶的是,外国超市在销售一种膳食调理剂,实际上就是中成药,国外的企业也都在加大中药研发与应用。而且很多外国农场都在种植中药,这让他很有紧迫感,觉得国内中药领域很快就会被别人追上了。
谈症结去年83个中药获批仅占新药1.71%
“为什么中药产品更新有时没有西药快,这是因为在审批、研发过程中的一些限制导致的。”关彦斌给记者举了一个2015年关于中药审批的数据。2015年国内共审批中药新药83个,占全部批准上市和临床研究的1.71%。而按照现行规定,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8到10年,这就是为什么中药总是老面孔的原因。
另外,关彦斌说,现在对中药审核时,多采用西医的体系来评价,比较看重试验,轻视临床。这就脱离了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经验,因为中药一些药性不能像西药那样表述十分清晰,结果很多中药在审批过程中被拒之门外,这都是现在中药研发、生产遇到的难题。
“目前咱们省有180余家药厂,其中真正形成规模的不过30余家,另外百余家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新产品投入大,审批困难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谈建议
中药审评应“宽进严管”
对于存在的问题,关彦斌建议,从产品审批方面应该效仿国外“宽进严管”原则,对现行中药新药审评办法进行论证并进行修改。
另外,就是要站在中药自身特性的角度来降低六类新药和改剂型准入门槛。借鉴美国对于OTC药品的改剂型原则,对一般改剂型实行备案制,而不要求临床试验研究,这样中医药企业才能不断创新,而不是在改剂型方面就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第三是国家评审专家结构还要调整,中药是实践学科,应该让那些长期在一线工作,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加入。
关彦斌说:“中医起源是中国,所以如何评价中药新药,应该有中药特色的理论和评审办法。这样中药才能更好的发展。虽然中药新药研发困难比较多,但在去年兼并三家企业的基础上,今年还要继续兼并两家。把咱龙江中药产业发展好,打造出更多能够造福国人的中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