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我省著名画家于志学、王隽珠、宿万盛向省博捐赠数百幅艺术精品
2016-03-17 09:57:3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董云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17日讯 由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黑龙江省文化厅、海南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跨越四十年——王隽珠艺术馆藏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近日完美收官。

  据了解,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从王隽珠2014年捐赠给省博物馆的300余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像王隽珠一样乐于将自己的精品力作送进博物馆者不乏其人,于志学、宿万盛,这些黑土地上的艺术名家,先后将自己数百幅作品赠予黑龙江省博物馆。

  三位名家倾情捐赠

  “久闻于志学冰雪山水画的盛名,今天终于一睹其笔墨风采,中国水墨画的墨韵和冷逸之美的冰雪世界浑然融合,真是了不起!”近日,南京市书画爱好者邹玉茗专程来到省博物馆于志学艺术馆,一睹于志学冰雪山水画的神韵。

  位于省博物馆一楼的于志学艺术馆,成立于2014年4月25日。艺术馆的成立,离不开于志学的倾囊奉献。

  于志学1935年出生于我省肇东市,是中国冰雪山水画派创始人。五十多年来,他以“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艺术宗旨,以天、地、人的“三元绘画”为目标进行不懈的艺术实践。他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其原创性艺术语言和技法,表现“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思想。其艺术实践为中国画增添新的元素,因此成为开宗立派的代表性画家。

  2014年年初,时任省文化厅厅长的宋宏伟与省博物馆馆长庞学臣给于志学写信,希望省博物馆能够收藏一幅于志学的画作。于志学看到信件后,觉得没有黑土地就没有他的艺术人生,为省博物馆捐画义不容辞。同时,于志学觉得一幅画太少了,所以决定将手里的作品全部捐献给省博物馆,包括114幅精美作品以及大量速写手稿。据业内人士介绍,这114幅冰雪山水画作品市场价值超过亿元。

  为响应省文化厅“黑龙江书画名人名作典藏活动”的号召,2014年,黑龙江籍著名画家王隽珠将代表作300余件无偿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2015年,我省擅作写意花鸟画的著名国画家宿万盛也将自己300多件作品无偿捐赠给省博物馆。


 

  把画送到博物馆是梦想

  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宿万盛。宿万盛1957年生人,他的写意花鸟画清新自然,形神兼备,别具一格,以画桃与鳜鱼蜚声画坛,被赞“东北一帜”,又有“宿桃子”之称。说起捐赠初衷和捐赠过程,他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宿万盛说:“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领我走进黑龙江省博物馆。那时候,我看着矗立在展厅中庞大的恐龙骨架化石有些害怕,妈妈安慰我说,‘好孩子,不怕,恐龙比人类还要久远,现在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它的化石。’那时候我并不懂什么,只是觉得这博物馆是我心中史诗般的殿堂。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有博物馆的相伴。只要有展览,我就会去看。上世纪八十年代,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潘天寿作品画展,当时我看到有好几个南方人把纸铺在地上,趴在地上临摹潘天寿的画”。

  因此去年当他收到“黑龙江书画名人名作典藏活动”的邀请时,非常激动。他说:“把画送到博物馆,这是我学画时的梦想。但学画四十多年来,我从来没想到,自己的作品真的能够被博物馆收藏。这是我一生中最感恩的事,因为它是对我艺术作品的极大认可,实现了我的作品的最大价值,并使它们有了美好的归宿。”

  在捐赠过程中,宿万盛曾有一个小小心结。他说:“以往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捐给博物馆,都是年龄很大或不在世而由后人捐赠。我不到60岁,就将作品全部捐出,一度很踌躇。”直到他巧遇于志学,于志学对他说,“不要想那么多,你只要想着我的画儿在博物馆里,被博物馆收藏了,就可以了,这是多大的荣誉啊!”于志学的话让他豁然开朗。

  本土名作登堂入室

  省博物馆馆长庞学臣对记者说,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藏品的数量与质量是博物馆事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黑龙江省博物馆去年出版潘天寿作品集,今年印制完成邓散木作品集。这些作品集的出版得益于对他们作品的收藏。1970年代黑龙江省第一次专项收藏潘天寿作品,随后专项收藏邓散木作品。如今三十年过去,省博首次专项收藏地方优秀画家作品,于志学、王隽珠、宿万盛,这三位著名画家都把几十年精心创作的作品捐赠给省博物馆,使省博物馆藏品种类更加丰富,也对我省书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庞学臣告诉记者,此前省博物馆本土知名艺术家的藏品不是很多。自2012年以来,我省发起“黑龙江书画名人名作典藏活动”,许多书画家表示,愿将作品捐赠给博物馆,这种精神让人感动。正所谓“收藏今天是为了明天”,省博物馆希望更多的名家精品走进来。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