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3日讯 孩子升入初中以来,对他们的教育,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你是否干涉过他们交友,限制过他们外出,生怕他们耽误学习,成绩下降?当你竭尽全力做了一切你能做的,你却发现事与愿违,他们与你日渐疏离?面对孩子对你关上的那扇门,你是否手足无措,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2015年,在市教师进修学院的配合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在大庆市3所初中下发了8000份调查问卷,数据反映出大庆市目前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
本网针对此项调查结果,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希望能帮助你打开孩子心扉,拨开层层迷雾,重新审视育儿方式,转“危”为“机”。
“你觉得父母给你的学习压力大吗?”“如果父母的要求给你带来较大压力,你一般会怎么做?”
“如果有心事,你更愿意向谁倾诉?”
……
去年,在市教师进修学院的配合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在大庆市3所初中学校(市区一所,县区两所),给学生和家长下发了共计8000份调查问卷,其中,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各4000份,问卷内容涉及学习压力、家庭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学业冲突、同伴交往等方面,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大庆市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
40%受访学生学习压力源于家庭
80%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我觉得很累,没有人知道我已经尽力了,可他们似乎并不满意……”初三学生雯丽(化名)在问卷“你觉得父母给你的学习压力大吗”一项的空白处写下这样一段话。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于雯丽来说,很少有真正的假期。一年级补英语,二年级补作文,三年级补语文、数学……父母总是担心她落于人后,总想着她能先于别人把知识学会,只有这样全家人才能安心。
雯丽不负众望,小学期间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直到四年级考试,仍保持着语、数、外3科满分。可是,自升入初中以来,她不再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除了初一期末考试雯丽考了全班第4名外,直到初三,她没有再进过全班前10名,但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等。为此,雯丽没少努力,课间同学们打球玩闹时,她坐在教室里背单词;放学回家后,每天22时前她没有睡过觉。
可是,在雯丽看来,这些努力对于父母来说似乎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只是她每次考试的成绩。
“这种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来气……”雯丽在这句话的后面重重画了3个叹号!
据统计,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下发给大庆市4000名初中生的问卷中,50%以上受访学生像雯丽一样,觉得压力较大或者非常大,只有不足10%的受访学生表示没有压力。在这其中,约40%受访学生表示压力来自于家庭,约30%受访学生表示压力源于自己。从选项可以看出,老师、同学、社会也成为压力来源。
面对来自于家庭的压力,约30%学生选择主动和父母沟通,超50%孩子选择自我调节和忍耐、妥协,不足10%学生选择反抗,找他人倾诉的学生不足10%。
问卷结果显示:与小学学习相比,受访学生最不适应的是学习内容变难、同学竞争增大、学习科目增多。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受访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能够保证8小时的不足20%。

对孩子成绩满意的家长不足30%
认为学习不用功是成绩下降主因
“升入初中以来,孩子成绩没有优势了,总觉得她的心思不在学习上。”
受访家长张阳(化名)的女儿读初二,小学期间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列。升入初中后,张阳觉得女儿成绩一直在下滑,为此,她不让女儿假期里和同学出去玩儿,回到家就督促女儿学习,她甚至没有经女儿同意,就给她报了补习班。

“能看出她不太乐意去,但也没反抗。”张阳说,虽然不惜重金投入,但还是收效甚微,女儿的排名一直没有往前进,为此她很苦恼,总是觉得女儿不够努力。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下发给大庆市4000名初中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像张阳这样认为孩子成绩时好时坏、逐步下降的受访家长约占60%,只有约20%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在逐步提升,其他则认为没什么变化。
分析孩子成绩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超60%的家长认为“学习不用功”是主因,其次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兴趣”,也有约20%家长认为是“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还有部分家长把原因归结为“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不良同伴影响”。
令人震惊的是,对于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选择“满意”的受访家长不足30%,约70%的受访家长对孩子学习状态表示“一般”或“不满意”。相比于学习状态,受访家长对孩子身心状态、品德修养这两项满意度较高,均超过60%。
因为学习和玩电脑游戏
超60%受访家庭发生亲子冲突
“放假就玩游戏,你就不能学一会儿习!”这样的争吵在你的家里发生过吗?你会因为孩子玩电脑动怒吗?
不知从何时起,在很多家长心中,电脑游戏成了学习的死敌,并对此深恶痛绝,家长冯浩(化名)便是其中之一。
“放假就玩电脑,也看不到他学习。”终于,在一个周末儿子玩电脑游戏时,冯浩劝说无效后,一气之下拔掉了网线。儿子显然没有意识到父亲会有如此举动,很生气,两个人因此吵了起来。
那次,冯浩的儿子摔门而去,一夜没有回家,最后,夫妻俩在网吧里把他找了回来。
冯浩的儿子今年上初三,学习成绩不差,就是喜欢玩电脑游戏,为此父亲和母亲不知和他争吵过多少次。父母担心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到学习,而他则认为这也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可以放松身心。
“每次说他,他总有话对付,马上就要中考了,这么玩能不影响学习?”那次,冯浩没能抑制住内心的怒火,才拔掉了网线。他没有想到,儿子会因此离家出走。
此次调查问卷中,在“您和孩子在哪些方面最易发生冲突”一项中,受访的4000名家长中,超60%选择了玩电脑游戏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冯浩并不是个例。
而和孩子发生冲突时,约40%受访家长认为是对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只有约19%的受访家长承认自己沟通方法有问题。
约20%学生有心事会向父母说
超50%家长愿意耐心开导
“咱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事情不要去想……”

15岁的然然(化名)在大庆市县区中学读初二,是班级的文娱委员,活泼开朗、爱说爱笑,颇受同学喜欢,因此她的朋友也很多。
然然生日那天,很多同学送了她小礼物。在这些礼物中,一套运动服价值上千元。送她这件礼物的是班上一名男同学,在衣服里然然还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几个字。
看到纸条后,然然涨红了脸,怕同学看到,赶紧揣到了衣服兜里。一连几天,她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那名男生,上课也总是不由自主地走神儿。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到后开导了她一个多小时,内容多是“不要影响学习”之类的话。
“妈妈说的话,我也知道有道理,可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儿失望。”然然最终还是向班上的一名同学倾诉了困扰她很久的这件事情。
像然然这样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总会有成长的困扰。有了心事,他们会选择向谁倾诉?此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调查结果显示:在“如果有心事,你选择向谁倾诉”一项中,超50%受访学生选择向朋友和同学倾诉,只有约20%学生会选择向父母倾诉,其中,选择向母亲倾诉的约占18%,约23%学生选择沉默,和谁也不说。
也就是说,像然然这样有心事肯向父母说的初中生并不是多数。而面对孩子的不开心,家长又都是怎样做的呢?
统计结果显示:遇到孩子不开心时,选择“耐心开导”的家长超50%,选择“陪伴孩子做开心的事”的受访家长仅占20%,其他家长则选择让孩子自己消化,还有约8%的家长表示不会注意孩子是否开心。
60%受访家长跟孩子沟通有困难
半数会反思却不知应该如何改善
“不是我们不想和他沟通,是他根本不愿意和我们说心里话,说不上两句话就不欢而散。”刁玉刚(化名)说,儿子上初三,有一天和老师请假说肚子疼要回家,老师让家长给她打个电话,结果儿子让一个同学冒充他给老师打电话被老师识破。
回到家后,刁玉刚追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儿子只是说自己不舒服,并不愿意告诉他发生了什么。
后来,刁玉刚在其他同学那里得知,儿子在课堂上说话,被数学老师训斥,他还了口,在课堂上发生了直接冲突,状态非常不好,想散散心。
“其实他和我实话实说,我也会同意的,可他就是不愿意和我说。”自从上初中以后,刁玉刚觉得越来越难和儿子沟通了,亲子关系没有之前那么亲密了,儿子在渐渐疏离他们。他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可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去改善。
据了解,此次调查问卷在“您和孩子沟通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一项中,像刁玉刚一样,约60%受访家长认为和孩子没共同话题,孩子不愿对自己说心里话,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
在“孩子不赞同您的看法或意见会怎样做”一项中,约62%受访家长表示会和孩子一起探讨。由此可见,多数家长并不独断。可在“亲子关系”一项中,却只有约25%的家长认为越来越紧密,其他家长选择了变化不大、紧张和疏远。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约55%受访家长表示会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但却不知道怎样去改善。
超60%家长认为学校社会对孩子影响最大
仅30%多认为家庭对孩子有影响
“小学的时候,对孩子管的多一些,那时他们还小,不懂事。上了初中,他们已经长大了,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学校和社会,家长的作用不那么明显了。”这是受访家长李丽丽(化名)的想法。而和李丽丽一样有此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
此次调查问卷中,在“您认为现阶段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一项中,超60%受访家长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和社会,只有34%的受访家长认为家庭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在“目前最困扰您的教子问题有哪些”一项中,有近60%受访家长选择孩子的学习,只有约30%家长选择缺乏家教知识。
“这份8000张的调查问卷,透视出大庆市初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市教师进修学院科研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大庆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程春英分析,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家长过分看重自己的期待,忽视了孩子的成长需求等原因,导致目前亲子关系沟通困难等家庭教育难题的出现。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家庭教育现状的出现?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家长又该做些什么?本网将继续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