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高级技师看一眼零件就能想出加工方法 同事说他脑中有3D打印机
2016-04-28 09:34:44 来源:生活报  作者:丁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  4月28日讯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录制现场,一名34岁、身着蓝黑色工装的男子,为观众做了题为《一个产业工人的梦想》的演讲,演讲者格外动情。他就是来自冰城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飞)的高级技师秦世俊。今年34岁的他身上的荣誉可谓沉甸甸: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中航工业哈飞集团公司的首席技能专家。从一名普通技工“修炼”成省内知名“创客”,秦世俊是如果通关的呢?27日,记者来到秦世俊所在的车间,试着探寻答案……

  通关秘籍一:热爱

  给师傅打扫机床“套知识” 啃几十本专业书

  秦世俊自幼生长在平房区,父亲秦永刚是哈飞的厂级劳动模范,他很为父亲骄傲。16岁,秦世俊报考哈飞技校,19岁,他考入哈飞,成为一名航空人。初进工厂,学习钳工专业的他被安排到数控工段,毫无基础的他只能打下手,干些装卸零件的体力活。

  不服输的他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晚上下班后泡在车间向夜班师傅学习。师傅每做一步,他都记在笔记上,自己琢磨;实在看不懂的,他就等师傅下班帮他们打扫机床“套近乎”问。慢慢地,他喜欢上数控加工。几年下来,他专业书啃了数十本,学习笔记写了40多本,摞起来能有半米高。他还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的计算机本科专业。

  通关秘籍二:创新

  下班也想着做产品 半个月磨出精细零件

  采访中,有位同行调侃道,与一年多前相比,秦世俊最大的特点是“头发又少了”,大家都知道他脑子里总装着工作,“太费脑”。工作十余年,双休日秦世俊几乎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

  对秦世俊来说,每一件产品不仅仅是产品,而是倾注了心血的作品。受一篇网络文章的影响,秦世俊首创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让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多,产品一次性交检率达到100%。有同事笑称:“秦世俊的大脑就是一台3D打印机。什么样的零件放到他眼前,他都能想出加工方法。”去年入冬后,秦世俊接到一个生产飞机起落架上的零件,粗糙度只有ra0.4,比正常生产要求提高了4倍。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秦世俊夜班后通宵达旦地试验半个月,把零件粗糙度做到r a0.2,比客户要求更精准。

  通关秘籍三:共享

  成立工作室手把手教学徒 成为超级牛的技师

  2014年,哈飞成立了“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秦世俊是负责人。他规定,和徒弟之间不以师徒相称,以兄弟相称呼。在他看来,“兄弟关系是平等的,大家更易产生亲情”。

  秦世俊从不吝惜向年轻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30岁的张鹏飞说,秦世俊讲起技术难点重点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在秦世俊的“麾下”,张鹏飞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评为技师,而通常需要八年,“秦哥就是我努力的方向”。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秦世俊的徒弟中,有7人晋升为技师,3人晋升为高级技师,都已成为哈飞科研生产的骨干。

  据介绍,近三年来,秦世俊改进90多种零件加工方法,自制夹具100多种,更新200多条程序。工作15年,秦世俊将20多种新型加工方法纳入到生产工艺中,技术创新改革600余项,为企业创经济效益近500万元。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40余个。2014年,秦世俊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看到自己亲手生产的直升机在天空中翱翔,他万分激动:“我离自己的航空梦,又近了一步。”

责任编辑:彭佳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