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化津河灌区节水工程正加紧施工。

庆安县格木克河实现综合治理。
黑龙江日报5月25日讯 近日,绥化市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正式启动,该市打造“五大工程”,已谋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控水、节水、净水、兴水等“围水项目”438个,积极发展“围水经济”。
破解呼兰河之困
绥化市水务局资料显示,呼兰河全长525公里,在绥化市境内345公里,流经8个县(市)区,流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占呼兰河流域总面积的77%;绥化流域内耕地面积23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7%。近年来,由于呼兰河流域内缺乏大型控制性工程,对生态环境,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水资源调控能力不够,季节性缺水、多水,制约了当地优质耕地的产能优势的发展。绥化主流农业生产仍处于“靠天吃饭”状态。特别是2013年,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缺少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有10条江河泛滥成灾,全市13座大中型水库和近60座小型水库出现险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9亿元。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该市水资源量分布极不均匀,从空间上看,全市年平均降水量是483毫米,东北部降水量较多,西南部降水量较少;全市地下水位下降从1.08米到4.32米不等,水田区在用水高峰时取水极其困难,城区由于取用深层地下水,水量回补较慢,在多地形成了地下水位漏斗区。此外新鲜地表水补充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当地水体污染,加强全流域水量控制迫在眉睫。
该市论证后认为,治水提高蓄水供水能力,发展“围水经济”,可以改善200万亩水田的供水条件,按亩均用水量400立方米计算,可节约地下水8亿立方米,既保证水稻品质,更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补农区发展短板
当前,绥化出现了粮食生产的结构性过剩,对粮食主产区尤其是玉米种植的影响较大,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加大,调结构转方式,扩大水稻、蔬菜等种植面积,亟须做好“水”的文章,通过兴修水利和灌区治理,将改造中低产田360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00万亩,增加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150万亩,发展绿色有机食品面积150-200万亩,直接效益将增加100亿元以上。
近年来,呼兰河流域是该市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区域,目前呼兰河流域已建成大中型水库17座,小型水库101座,总库容量10.5亿立方米。流域内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阁山水库已开工建设,庆安十六道岗水库也有望列入国家规划。流域内的高标准示范农田、绿色食品认证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占全市的80%以上。兰西河口、望奎庙山、北林金龟山庄等特色旅游业初具规模。这为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提供了重要工作基础,加快呼兰河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开展系列围水项目建设,将加速农区现代化发展。
2016年1月6日,绥化市委提出搞好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围水增效,做控水、节水、净水、兴水的“水”文章,建设围水项目,做强围水产业,发展围水经济。把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引领起来,建设高品质的农产品供应端,构筑精准脱贫的产业轴带,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该市确定呼兰河流域绥化段沿主河道向两侧延展10公里,主要支流向外延展5公里,共1.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区,其它区域为带动区。力争利用10年左右时间,将核心区打造成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创新示范区,为全省农业现代化改革试验趟出新路子。
展现立体布局
据了解,绥化呼兰河流域综合治理,得到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各个方面大力支持,绥化市已谋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围水项目”438个,总投资648.4亿元,其中拟在2016年实施的项目就达到120个,总投资129.6亿元。经积极推进,目前已开复工项目55个,总投资74.2亿元。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社会融资等渠道。
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绥化市着力打造五大工程。其中,围绕呼兰河,打造“治水安澜工程”。围绕新库建设、病库消险、堤防提标、河道疏通、涝区治理引进控水项目。今年,绥化各县(市)区拟建设控水项目15个,总投资49.6亿元,目前已开复工项目5个。年底前将开复工建设明水县通肯河堤防加固、庆安县呼兰河堤防工程、兰西县呼兰河河口水电站合页坝水毁修复、青冈县呼兰河干(支)流治理等10个控水项目。
沿着呼兰河,打造“生态保护工程”。绥化市以治水体超标、治面源污染、治水土流失、治湿地破坏为目标,各县(市)区拟建设净水项目12个,总投资14.3亿元,目前已开复工项目3个。
依托呼兰河,打造“提质扩能工程”。建设高品质农产品基地。以水资源品质的提升带动农产品品质的提升。积极扩大高品质、有机绿色品种植面积,在庆安、北林、绥棱、海伦重点建设400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在明水、兰西、青冈、望奎重点建设30万亩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在海伦、绥棱重点建设200万亩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兰西、北林、绥棱重点建设80万亩优质果蔬生产基地。实施灌区配套工程。加快绥化津河灌区、永安灌区、绥棱长阁灌区等改造步伐,扩大自流灌和地表水灌溉能力,增加和改善水田自流灌溉面积150万亩。推进旱改水,全市可增加水稻面积100万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建设好高标准良田。流域内有低产田360万亩,通过改造每亩可提高产量400斤以上,可增产近15亿斤。要力争利用3年时间,通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将核心区内的农田打造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生态高标准农田。推广先进生产模式。把呼兰河流域作为先进生产技术模式应用的重点区域,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以及水稻智能催芽、大棚毯式育秧等技术。目前,绥化各县(市)区围绕“提质扩能工程”拟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8.1亿元,目前已开复工项目7个。绥棱县呼兰河流域长阁灌区节水改造、兰西县呼兰河流域长岗灌区节水灌溉及过水坝和北林区呼兰河流域新华等8个乡镇节水灌溉及旱改水等3个节水项目将在10月底前开工建设。
借助呼兰河,打造“特色产业增收工程”。绥化市将“农民增收”作为推进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林下产业促增收、砂石采掘业促增收、休闲旅游业促增收。今年,绥化各县(市)区拟建设兴水项目83个,总投资57.6亿元,目前已开复工项目40个,总投资30.7亿元。
取利呼兰河,打造“城镇引水惠民工程”。绥化市加快推进引呼兰河水入城区、庆安县格木克河改造、海伦东方红水库、庆安柳河水库等引水入城工程,实现以水丽城、兴城、扩城。加快推进红兴水库、阁山水库等项目,搞好水源地建设,为城市用水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同时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