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资本要素高效配置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姚凤阁
黑龙江日报6月3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只有横下一条心,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产业结构层次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这不仅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指明了实践方向,也为各地打好改革攻坚战注入了信心与力量。目前,黑龙江省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推进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加快完善资本要素的高效配置,发挥各类资本在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姚凤阁。省委奋斗杂志社曲直 摄影
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去产能,去库存,补直接融资短板。资本要素是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龙江企业与资本市场合作直接融资多少,既是全省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考量龙江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的基本原因。稳健运行的资本市场,能提供最直接的投资机会,及时分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借助资本市场盘活金融资源,让资产从产能过剩领域流向供给不足领域,实现企业和家庭的财富创造。利用资本市场是加快黑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有限资源的根本途径。一是鼓励扶持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多板并举、多措并举挖掘、培育上市(挂牌)企业资源,推动我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在新三板、战略新兴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二是鼓励通过资本市场优化重组,化解落后产能。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行业集中度,减少产能过剩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遭遇的“囚徒困境”,也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方式。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优化重组过程中的渠道作用,强化资本市场的产权定价和交易功能,拓宽并购融资渠道,丰富并购支付方式。我省要借助资本市场,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农垦、森工、国有林场改革,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林下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相关产业集团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导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建立配套协作机制。三是建设多层次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于中小型创业创新型企业。四是提升各类投资基金支持能力。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一大批完全按市场化运行的天使、风险、创业和产业投资基金,利用好黑龙江工业投资基金,满足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五是鼓励企业扩大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方式。对运作规范的企业,在完善偿债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支持其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调整债务结构。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拓展可交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市场。积极发展绿色债券、高收益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
二、鼓励银行业积极创新,去杠杆,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包括政策性银行在内的银行业,紧跟社会融资结构变化趋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转型发展全过程积极运用PPP、产业基金等创新投融资工具,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银行通过盘活信贷存量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住房和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鼓励商业银行按国家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发放贷款,引导商业银行维护常态利率定价秩序,降低企业贷款成本。通过技术输出与产业化运用实现产业链整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以及民生事业融合发展,继续提升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努力降低融资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业,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深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绕不开的道路,没有资本要素参与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就会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本质上是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不断引入和重新组合配置的过程。为此,我们应做到:一是支持我省龙头农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在寻求借助各级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的同时,成立黑龙江农业产业并购基金,为黑龙江农业快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农业体系持续高速发展。二是随着土地流转的普及,我省应积极开展农业众筹,借助网络手段调动大众力量推动投资、创业、农业、公益等,将会给农业金融化助力。三是我省要率先推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所有者到农村去成为流转土地承包者的政策,畅通城乡资本,生产越来越多的优质高效农产品,健全工商资本下乡服务体系,使工商资本进得来、有发展。四是引入民间资本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依托我省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优势,出台创业贷款免息、贷款贴息、产业基地建设、农业品牌培育及加工等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绿色食品产业,力争将民间资本投资渗透到绿色食品的基地建设、基础设施、产品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
当前,对于黑龙江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而紧迫。改革的主战场应集中于要素市场。要通过生产要素的进一步解放、流动和优化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而这其中的资本要素市场应引起各级部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充分认识、理解、挖掘资本的功能与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助力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打好这一关键性、历史性的战役,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使我省经济社会取得持续健康发展。